领导成员
党组书记、厅长: 韩宏琪
党组成员、副厅长: 刘 波
党组成员、副厅长: 张康宁
党组成员、副厅长: 朱 磊
党组成员、副厅长: 张 勇
一级巡视员: 王殿坤
二级巡视员: 羌 薇
二级巡视员: 郭正强
机关建设概述
设立了产业政策、工业法规、运行监测、规划投资、科技动态、高新技术、节能综合利用、安全生产、原材料工业、装备工业、汽车工业、消费品工业、电子信息、无线电管理信息化产业、招标监管、大数据、县域工业、非公经济、融资服务、中小企业服务、中小企业发展、盐业管理等栏目。以图文形式展现我省关于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的产业发展和政策发布以及相关政策解读。
机关建设概述
设立了财务审计、人事管理、纪检监察、机关党建、老干部工作等栏目。以图文形式展现工业和信息化厅的财务信息、人事考核、党建信息、退休干部关怀等相关工作内容

陕西国家工业遗产再添新彩 总数达11项涵盖多领域

陕西国家工业遗产再添新彩 总数达11项涵盖多领域

时间: 2025-10-29 15:34 |来源:
ztfd.png ztsx.png ztzc.png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公布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我省长安大华纺织厂、航天七一〇七厂黄牛埔旧址2个项目成功入选,再添工业遗产新地标。同时,在第三批国家工业遗产复核工作中,我省红光沟航天六院旧址、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蒲城长短波授时台、定边盐场 3 个项目顺利通过复核,持续巩固工业遗产保护成果。

自 2017 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启动国家工业遗产认定工作以来,我省工业遗产保护与传承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共有 11 个项目获 “国家工业遗产” 认定。这些珍贵遗产横跨航空航天、纺织工业、时间科研、盐业生产等多个关键领域,不仅系统勾勒出我省近现代工业发展的历史脉络,成为工业文明演进的 “活化石”,更承载着精益求精的工业精神、薪火相传的红色血脉,为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推动工业文化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长安大华纺织厂

始建于1935年的长安大华纺织厂,是西安乃至西北地区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民族纺织企业,对西北纺织工业的奠基和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长安大华纺织厂的诞生与抗日救亡的时代洪流紧密相连。

1934年,在杨虎城、邵力子的大力支持下,石家庄大兴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出资在西安北关外筹建大兴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第二厂(简称“大兴二厂”),厂址选定在西安火车站附近地势平坦、交通便利的郭家圪台。1936年2月工厂正式投入运营。不久后改组设立大华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长安大华纺织厂”。

至1938年底,大华纱厂已颇具规模,拥有纱机45664锭、线机1120锭、布机820台,工人增至3000人左右,成为支援前线的“纺织粮仓”。
也正因此,大华纱厂成了日军飞机的重点轰炸目标。即便如此,大华纱厂仍在炮火中坚守,一方面加紧修复,另一方面部分疏散迁建至四川广元。尽管三度遭袭损失惨重,但每月向前线供应3万匹棉布的生产任务从未间断,为支援抗战作出了重大贡献。

1938年春,中共西安市工委职工委派委员到大华纱厂,在工人中秘密发展党员,建立组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大华纱厂的工人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罢工运动、复工运动和护厂斗争,为民族独立和工人权益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成为抗日救亡的红色阵地。

航天七一〇七厂黄牛埔旧址

七一〇七厂黄牛铺旧址是国家原“第一惯性器件厂”三线建设期间的工业基地,作为首批筹建的三线企业,承担了国家重点型号产品惯性器件的研制生产任务。

黄牛铺三线旧址重点区域包括生产工业区、生活福利区和战略防空洞三大区域,旧址集中体现了老一辈航天人“不在山沟吃闲饭,要为航天作贡献”的奉献精神,是航天三线精神的真实见证。

为大力弘扬航天精神,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加快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2022年七一〇七厂建成并开放航天精神教育基地。

该基地占地594平方米,分为艰辛起步、峥嵘岁月、创先争优、继往开来四个部分。每个部分以老一辈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感人故事为支撑,用470余张照片、100余件实物等,全面反映了七一〇七厂从黄牛铺时期“艰苦奋斗、勇于拼搏、争强创优、献身航天”的企业精神,到西宝路时期“迎难而上、敢闯敢试、争先创优、航天报国”的企业精神,再到现在正在孕育和形成的“自立自强、开放创新、勇于拼搏、献身国防”的新时期企业精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