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宏任:中国制造业由大向强需充分发挥综合优势
12月24日,第七届中国制造强国论坛在河北保定召开。中国企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常务副会长兼理事长,中国企业家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服务型制造联盟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朱宏任在主论坛演讲中表示,中国制造业由大向强需充分发挥综合优势,坚持新发展理念,强化创新驱动,全面提升我国制造技术企业管理水平和全球分工地位,提高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着力阶段点填空白,锻长板,补短板,大力推进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增强国际竞争力,确保产业安全。
以下为演讲实录:
在第七届中国制造强国论坛召开之际,我谨代表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向活动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当前全国掀起了学习宣传二十大精神的热潮。本次论坛把握制造强国目标,以补短板、锻长板、固底板为主题,深入探讨制造业如何有效解决卡脖子难题,补短断长,打造韧性安全的产业链供应链,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等问题,是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的扎实举措,很有意义。
论坛活动连年举行,惠及政府部门领导和业界专家,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围绕京津冀区域制造业转型及新经济制造业发展路径等进行深入探讨,影响越来越大。
保定市地处经济交通便利,制造业基础扎实,营商环境优良,近年来,主动承接北京市制造业的产业转移和成果转化,产业积极效果,一批创新型机构创业落户保定发展,提供大量制造业创新成果的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城市靓丽名片。
继去年之后,制造强国论坛再一次在保定市召开,充分展示了保定市委市政府制造强市、创新立市的决心。期待论坛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重要切入点、着力点和落脚点,成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我愿意与大家分享几个观点,清晰了解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总体态势。
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世界各国为了寻找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出路,开始重新强调制造业,美国几届政府都提出了制造业回归的要求,欧盟整体上开始持续加大对制造业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
拜登政府致力于振兴美国制造业,美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与2022年10月发布了新版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提出了开发和实施先进的制造技术,培育先进制造业技术劳动力,提高制造业供应链弹性和生态系统韧性等三大目标以及11项技术措施,旨在确保美国制造业的全球领先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国对中国先进制造业发展实施系统性打压,以脱钩限制中国发展高科技关键技术的同时,该计划中明确提出由美国引领智能制造未来,从另一个角度更加证明了中国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中国制造业迈步由大向强,这一历史性进程需要充分发挥我国综合优势,坚持新发展理念,强化创新驱动,全面提升我国制造技术企业管理水平和全球分工地位,提高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着力阶段点填空白,锻长板,补短板,大力推进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增强国际竞争力,确保产业安全。还要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抢占新兴产业发展先机,不断提升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第一,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催生制造业发展新动能。中国把自主创新作为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我国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有效应对脱钩风险挑战的关键所在。一方面要着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推进制造业前沿技术和新兴产业发展,形成在高技术领域的追赶并跑,直至领跑知识。另一方面,要着力提升科技成果转换能力,推进先进适用技术在制造业的广泛应用,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持续提高制造业企业效率质量和综合素质。
第二,以打造韧性产业链供应链,构建制造业发展新体系,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的畅通与安全,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国民经济全局。要从国家战略角度出发,立足产业链供应链,全面系统梳理我国制造业发展状况,分行业做好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建立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实施制造业强链补链行动和产业基础再造工程,聚焦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工业基础软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等关键环节,全面加大科技创新和核心技术攻关力度,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国内生产供应体系。
中国将坚定不移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的公共产品属性,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开放合作,与各国共同构筑安全稳定、畅通高效、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第三,以加快数字化转型,形成制造业发展新优势。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突破成熟,数字化、智能化成为制造业发展的方向,推动工业部门的生产要素、生产方式、组织结构、生产流程、产品形态等发生全方位的深刻革命。要推进产业数字化,以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为基础,推进智能制造工程,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对制造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改造。要推进数字产业化,全面部署新一代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有序推动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建设部署和创新应用,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数字产业,提升产业水平,增强网络安全保障能力。
第四,以落实绿色低碳转型,重塑制造业发展新路径。绿色低碳发展是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绿色是制造业底色。制造业企业要认真落实碳达峰碳综合部署,全面提升制造业绿色发展水平,大力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实施工业低碳行动,加快节能低碳绿色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提升绿色产品服务供给能力,严控重化工业新增产能规模,从而更好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支撑。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壮大战略性新型产业,以绿色低碳为目标路径,加快培育一批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第五,以开展无形制造,拓展制造业发展的全新领域。服务型制造是一种制造和服务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生产方式和产业形态,有利于推动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制造业企业有必要通过服务型制造迈上新台阶,向产业链高端攀升,而且可以通过贸易服务打造产业链延伸的巨大空间。随着制造业企业转型进程加快,服务型制造将通过现代生产要素新组合,提高企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有力打破阻碍要素流动的壁垒和障碍,强化现代要素支撑,有效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成为制造业的新蓝海。
第六,以坚持国内国际双循环,培养制造业发展的新动力,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制造业对各类资源要素的吸引力,提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动员更多企业参与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协同配合,拓展国际化视野,增强国际化思维,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升制造业领域对外开放水平,推动更多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加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价值链。依托共建一带一路,加强产业链的国际合作,构筑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利益共同体,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中国制造业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制造业企业是制造强国建设的主体,而具有较强基础的制造业城市,就是制造强国建设的盘。京津冀地区的制造业城市,应牢牢把握国家加快实施制造强国和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契机,发挥区位优势,强化国家中心城市战略支撑,大力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加强引资引智力度,改造提升传统优势,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推动制造业提质增效升级,全力激发企业主体的内生动力,实现制造业跃升,带动区域新发展。
一、系统谋划,提升先进制造业集群水平。在已有产业基地基础上,重点培育若干产业链完善的高端装备制造业集聚区,聚焦智能制造重点领域,大力发展工业和服务机器人,大力推进精密制造等技术产业化和数控装备发展,加快推进服务型制造发展,不断延伸制造企业的产业链条,推动产业金融、工业设计、信息系统服务等与制造业有机结合,有效提高装备制造企业增长质量和盈利能力。
二、动能培育,激发涌现一批专精特新企业。选定一批具有国内一流产品和技术与国家战略对接的自主创新能力强的制造业企业,一企一策给予引导支持,鼓励成为行业细分领域里的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中小企业,使其在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中成为新的发展动能。
三、加快转型,积极推动工业互联网的应用。以工业互联网的应用为抓手,沿着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路径,全面提升企业数字化水平,改造升级工业互联网内外网络,增强完善工业互联网标识体系。进一步增强网络基础资源支撑能力,打造高质量园区网络,引领5G技术在垂直行业的融合创新,引导园区服务平台。增强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支撑能力,强化设计、生产运维管理等全流程数字化功能集成,提升数字资源的管理能力。
四、夯实基础,全面提升装备制造业水平。加快基础制造产业的换代提升,着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