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成员
党组书记、厅长: 韩宏琪
党组成员、纪检监察组组长: 刘卫阳
党组成员、副厅长: 刘 波
党组成员、副厅长: 张康宁
党组成员、副厅长: 朱 磊
二级巡视员: 羌 薇
二级巡视员: 郭正强
二级巡视员: 王殿坤
机关建设概述
设立了产业政策、工业法规、运行监测、规划投资、科技动态、高新技术、节能综合利用、安全生产、原材料工业、装备工业、汽车工业、消费品工业、电子信息、无线电管理信息化产业、招标监管、大数据、县域工业、非公经济、融资服务、中小企业服务、中小企业发展、盐业管理等栏目。以图文形式展现我省关于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的产业发展和政策发布以及相关政策解读。
机关建设概述
设立了财务审计、人事管理、纪检监察、机关党建、老干部工作等栏目。以图文形式展现工业和信息化厅的财务信息、人事考核、党建信息、退休干部关怀等相关工作内容

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模式与建议

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模式与建议

时间: 2022-07-18 11:27 |来源:
ztfd.png ztsx.png ztzc.png

 

 

· 摘 要 ·

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核心特征是技术引领下的创新发展,同时二者还需要满足发展质量、综合竞争力、需求变动和绿色发展等方面的高标准要求。在“两业融合”的发展趋势下,生产性服务业的地位、产业形态与竞争格局、产业集聚升级、生活性服务的消费传导等内容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在创新、投入、产出、需求和区域等方面的融合发展模式也蕴藏其中。为推进“两业融合”的深度发展,在尊重市场供需选择和产业发展趋势的前提下,政府需要在扶持重点融合领域,协调区域发展关系,捋顺工作机制,培养多元化融合发展主体和人才体系建设方面精准发力

 

 

 
关键词
 
 
先进制造业 现代服务业 融合发展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跨国生产视角下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机制及路径优化研究》(71903009)、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十四五”时期服务业升级战略与重大政策研究》(2020CJYB003)部分成果

 

 

2019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与以往文件不同的是,此次文件直接将融合发展的重点聚焦于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并阐述了一些新业态和重点领域,明确指出了当前“两业融合”的发展重点与方向。

本文围绕这一热点问题,从总结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内涵、发展趋势和融合发展所遇到的现实问题出发,就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应有范围、融合模式以及促进“两业融合”的政策做出分析。

 
 
 

 

一、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应有范围

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在国内都是被广泛运用的概念,近些年不断出现在政府的政策文件和地方政府的规划文本中,但在二者的概念和内涵方面存在不同的解释与界定。

对先进制造业的解释,陈宝明(2006)认为先进制造业应突出对高新技术成果、先进管理模式、现代管理技术的应用,既包括高新技术产业,也包括先进制造技术和先进制造模式的应用已成为产业主导的那一部分传统制造业。殷醒民(2009)则从量化角度,提出以劳动生产率与盈利率来度量“先进制造”的特性,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上海先进制造业的发展重点。谢巧生(2019)认为先进制造业是相对于传统制造业而言的,指具备先进技术、先进生产运营模式和先进组织方式,能够从研发到生产运营的各个环节采用高新技术和创新模式,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制造业。本文从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中总结和提取先进制造业的主要特征,以此界定当前中国先进制造业的应有内涵。具体来看,《中国制造2025》中对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定位突出体现了以下几个特征:一是创新应用引领,强调掌握关键核心技术,重视培养创新能力,强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应用,努力争取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攀升;二是综合质量效益的提升,既对增加值率和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速有要求,又包括了产品质量提升、质量监管和品牌建设等内容;三是融合发展,其中主要强调了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四是绿色化发展,要降低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从这些角度看,先进制造业既包括了新技术、新模式应用下的高新技术产业及创新业态,又包括了许多遵循新发展理念实现转型升级的传统制造业,上述四个原则性的特征是判断其先进性的主要依据。

在中国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现代服务业”的概念在国内使用广泛,最早出现于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在党的十六大报告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也被先后使用过。此后,在不少地方的五年发展规划中,都把现代服务业放在了重要位置。然而,对现代服务业内涵的界定及其包含的行业范围等问题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说法。学术界普遍认为,与传统服务业相比,现代服务业是信息和知识相对密集的服务业,更加突出了科技知识与技术密集的特点,其发展的动力来源包括社会总体进步,经济不断发展和分工的专业化等方面。王一鸣(2017)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特征概括为:服务外部化、产业融合化、价值高端化、要素知识化、组织网络化、企业平台化、分布集聚化、结构生态化和发展离岸化,这些发展特征很好地概括了现代服务业的主要表现形式。夏杰长等(2019)认为,现代服务业是指在工业化比较发达的阶段产生的,依靠高新技术和现代管理方法、经营方式及组织形式发展起来的,主要为生产者提供中间投入的知识、技术、信息相对密集的服务业,以及一部分由传统服务业通过技术改造升级和经营模式更新而形成的现代服务业。同时,对现代服务业的界定不能将其外延过度扩大,否则,现代服务业和服务业这两个概念就没有区别,而区别这两个概念的标准就是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本文对现代服务业的界定沿用这一观点。

当然,科技创新与应用也在不断向前发展。因此,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这两个概念的相对性特征非常明显,至少体现在两个维度:一是时间上的相对性,同一国家或地区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与阶段,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认定范围是有选择性的;二是空间上的相对性,同一时期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也会根据其自身的产业结构和技术基础来认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范围。在特定时间和特定空间上能够体现其先进性或现代性特征的,可称之为该时点下的先进制造业或现代服务业。

总结来看,无论是先进制造业,还是现代服务业,其首要的核心特征都是技术引领下的创新发展,这种创新发展涵盖了新技术应用下的业态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经营管理创新等内容。对于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的中国来说,这种创新发展具有原则性和方向性,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背景来看,至少要包含四个方面:一是要符合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求;二是要有助于提升我国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全球综合竞争力;三是要更好地适应现代需求及其变动趋势;四是要遵守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底线。

值得一提的是,现代服务业的范围不能只局限于知识密集型的生产性服务业,还需要从满足现代需求的角度考虑,将部分依靠新技术和新模式应用升级发展起来的现代生活性服务业纳入其中。而根据产业融合的发展思路,与之相关联的能够体现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的衍生制造也应该被纳入到先进制造业的范围之中。因此,我们不主张严格划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范围及界限,而应该突出技术与创新这一核心特征的重要性。从提升我国产业综合发展质量和核心竞争力的角度考虑,新兴知识密集型产业的繁荣问题需要重视,传统产业升级的现实问题同样需要高度关注,而“两业融合”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核心抓手

 
 
 

 

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融合模式与表现形式

我们应该认识到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过程是受市场与政策双重影响的,积极拓展“两业融合”的广度和深度,需要以尊重市场规律为前提。这就需要我们从分析“两业融合”的发展趋势入手,总结“两业融合”发展的一般模式与表现形式,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发展情况,精准地寻找和分析政策引导的着力点与可行性

(一)“两业融合”的发展趋势与特征表现

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是全球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我国也正处于产业深度融合与调整的战略变革时期,而能够体现融合发展的领域或业态基本上都符合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属性特征。具体来看,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表现。

1.生产性服务业已经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

从发达国家产业演变历史看,基于专业化分工、效率提升和成本节约等角度的综合考虑,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作用日趋凸显,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地位开始不断提升。一方面,许多制造业企业逐渐选择外购从制造业内部分化出的或从市场内萌发的生产性服务,将其作为中间投入要素或生产过程的支撑型要素,以更好地实现价值与利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许多制造业企业越来越重视客户的需求体验与服务保障,客户在产品消费中还需要消费大量的互补性和延伸性的服务,这些能更好满足市场需求的生产性服务业,也成为了密切配合制造业争取更多价值的重要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