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成员
党组书记、厅长: 韩宏琪
党组成员、纪检监察组组长: 刘卫阳
党组成员、副厅长: 刘 波
党组成员、副厅长: 张康宁
党组成员、副厅长: 朱 磊
二级巡视员: 羌 薇
二级巡视员: 郭正强
二级巡视员: 王殿坤
机关建设概述
设立了产业政策、工业法规、运行监测、规划投资、科技动态、高新技术、节能综合利用、安全生产、原材料工业、装备工业、汽车工业、消费品工业、电子信息、无线电管理信息化产业、招标监管、大数据、县域工业、非公经济、融资服务、中小企业服务、中小企业发展、盐业管理等栏目。以图文形式展现我省关于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的产业发展和政策发布以及相关政策解读。
机关建设概述
设立了财务审计、人事管理、纪检监察、机关党建、老干部工作等栏目。以图文形式展现工业和信息化厅的财务信息、人事考核、党建信息、退休干部关怀等相关工作内容
赵一德会见哈萨克斯坦贸易和一体化部部长沙卡利耶夫·阿尔曼一行

 4月1日,省委书记赵一德在西安会见了哈萨克斯坦贸易和一体化部部长沙卡利耶夫·阿尔曼一行。赵一德对沙卡利耶夫一行来陕表示欢迎,并介绍了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他说,在习近平主席和托卡耶夫总统战略引领下,中哈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保持强劲发展势头。随着中国—中亚西安峰会成果加速落地,陕西和哈萨克斯坦经贸往来持续拓展,互联互通深入推进,合作前景更加广阔。当前,陕西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主席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加快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希望双方认真落实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推动经济贸易、科技教育、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等领域合作提质升级,为打造中哈关系新的“黄金三十年”贡献更大力量。沙卡利耶夫表示,陕西是中国向西开放的重要基地,区位优势独特、科教实力雄厚。愿进一步加强与陕西的经贸互动,围绕绿色能源、智慧物流等方面深化合作,努力实现更高水平的互利共赢。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王海鹏,副省长陈春江,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会见。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4月1日出版的第7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朝着建成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文章强调,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深入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任务,确立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奋斗目标,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充分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力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文章指出,在新时代科技事业发展实践中,我们不断深化规律性认识,积累了许多重要经验。主要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坚持“四个面向”的战略导向,坚持以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坚持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坚持培育创新文化,坚持科技开放合作造福人类。这些经验弥足珍贵,必须长期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文章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必须充分认识科技的战略先导地位和根本支撑作用,锚定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我们要建成的科技强国,必须具备以下基本要素:一是拥有强大的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持续产出重大原创性、颠覆性科技成果。二是拥有强大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有力支撑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三是拥有强大的国际影响力和引领力,成为世界重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四是拥有强大的高水平科技人才培养和集聚能力,不断壮大国际顶尖科技人才队伍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五是拥有强大的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形成世界一流的创新生态和科研环境。文章指出,要以“十年磨一剑”的坚定决心和顽强意志,只争朝夕、埋头苦干,一步一个脚印把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变为现实。第一,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完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各方面作用,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提高基础研究组织化程度。第二,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融合的基础是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融合的关键是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融合的途径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第三,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充分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统筹各类创新平台建设,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完善区域科技创新布局,改进科技计划管理,加快健全符合科研活动规律的分类评价体系和考核机制,完善科技奖励、收入分配、成果赋权等激励制度。第四,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构筑人才竞争优势。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加快培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人才队伍。坚持以科技创新需求为牵引,把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作为重中之重,突出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第五,深入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科技开放合作。深入践行国际科技合作倡议,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等全球性挑战,让科技更好造福人类。文章指出,建设科技强国,是全党全国的共同责任。要树立雄心壮志,鼓足干劲、发愤图强、团结奋斗,朝着建成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向“新”逐“绿” 陕西制造业“焕新”升级

3月30日,在陕汽重卡扩能基地,一辆自动驾驶重卡在进行道路场景测试。“暂停、紧急制动、取消……每一个指令都由后台‘大脑’发出。”陕汽重卡扩能基地一期项目经理刘贵军说,以5G为基础的车路协同技术为自动驾驶提供了解决传输难题的新路径。作为国内重卡领域最大的“5G+智能制造”应用基地,陕汽重卡扩能基地通过创新突破,实现道路事件及时反馈,识别率和准确率均在95%以上。目前,陕汽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多级别、多场景、多车型系列化产品,已在田湾核电站、青岛港、本溪钢铁、晋南钢铁等多个场景落地运营。地面,无人搬运车往来穿梭;空中,全自动零部件有序输送……在陕汽重卡扩能基地总装车间,平均4.8分钟就能装配完成一辆重卡。通过构建丰富的“智造”场景,陕汽重卡扩能基地成为我国重卡智能工厂的“样板间”。陕汽重卡扩能基地总装车间团委书记陈菲龙说:“我们的生产线是混线生产模式,一条生产线可以同时装配十多款车型,是国内重卡领域最快的柔性生产线之一。”从“制造”到“智造”,离不开创新技术的突破。近年来,陕西充分把握数实融合发展趋势,加快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制造业“焕新”升级。谁能想到,混凝土“触网”后,竟一举撕掉“脏乱差”的标签,成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在陕西恒盛集团秦汉站生产现场,听不到搅拌站的轰鸣,见不到建筑粉尘,映入眼帘的是原材料智慧入仓上料、商砼生产一机双控、新能源运输车往来不息……“智能生产线采取全封闭、自动化运作方式,生产效率提高17.35%。”操作班长郭昭说,工作环境好了,一个人能管3条生产线。作为绿色建材的引领者,陕西恒盛集团依托数字技术,打造了全国首个绿色建材产业数字化一站式服务平台——商砼之家。自2019年上线运营以来,平台累计交易额超80亿元,为产业链降本增效超3.6亿元。“数字化转型是企业生存和长远发展的‘必修课’。”陕西恒盛集团董事长王武锁说,商砼之家平台项目入选全省数字经济典型案例,接下来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建材行业高质量发展。如今,和王武锁一样,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将目光投向新赛道——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作为传统制造业企业,咸阳蓝博机械有限公司借助数字化转型,让生产、管理等环节实现高效连接。“每个环节效率怎么样、存在哪些问题,一目了然。”咸阳蓝博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董利军说,产出比、能耗等都有了明确数据,就像体检报告一样。数字化转型至少让公司节约经营成本5%,提高生产效率15%、资金使用率5%。今年,董利军计划与国际知名企业洽谈合作,成立合资公司,利用对方的销售渠道拓展海外市场。他说,数字化转型后,开拓市场更有信心和底气了。在宝鸡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谷氨酸钠生产车间,平均1分钟就有13袋产品下线。“以前车间每天的产量是480吨,现在能达到540吨。”宝鸡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谷氨酸钠厂厂长祝咸达说,得益于设备智能化改造,生产效率提高了,成本也大幅下降。目前,宝鸡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谷氨酸高浓度母液资源化利用生产聚谷氨酸项目已完成试生产。项目全部实施后,预计年新增产能1.5万吨以上、新增产值2亿元、节能降耗3%以上。立足工业体系完整的优势,陕西坚持制造业“当家”,持续推动传统产业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不断夯实发展基础,释放“长板”效应。——开展制造业“上云”企业星级评定,举办“5G+工业互联网”规模应用现场会等。2024年以来,全省累计有16家企业揭榜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7家企业入选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名单。——以陕汽、法士特、中国西电、陕鼓动力等为代表的企业,加快数字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带动陕西智能制造“多点开花”,产业数字化转型初显成效。——围绕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光伏、半导体及集成电路等重点产业,陕西依托龙头企业布局一批具有引领性、支撑性、示范性的旗舰项目,半导体产业规模居全国前列,新能源汽车、高端液晶面板等成为“陕西智造”新名片。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新动能积厚成势、传统动能焕新升级。向“新”逐“绿”,陕西制造业迸发出的“硬实力”不断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再蓄新动能。(记者:苏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