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 第288号提案的答复函
B类
签发人:陈 忠
毛平宇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民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第288号)提案收悉。现结合我厅开展工作情况答复如下: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人才工作。2021年省政府印发了《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开展梯度培育、人才培育、服务能力提升等八个专项行动,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2023年省委省政府及时召开全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研究出台了《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着力破解民营企业急需紧缺人才和创新团队引进,强化领军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培训工作,多渠道帮助民营企业开展招聘活动,缓解民营企业引才、育才和用工难题。
截至2022年底,全省实现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6898.36亿元,占GDP比重为51.6%。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16001.07亿元,占GDP比重为49.1%。全省市场主体总量达到535.86万户,总量居全国第12位。全省私营企业总数达到129.21万户(占全省市场主体的98.19%)。
一、全省开展民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加快人才强省建设,大力推动人才治理体系、政策体系、服务体系创新,着力实施“三秦英才”引进计划、科技创新人才攀登计划,围绕产业链引进创新团队和企业家经营团队,支持西安建设国家“3﹢N”人才聚集平台,努力培养造就更多一流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继续推行“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新型项目组织方式,在人才培养认定、分类评价、股权激励等方面大胆创新。用心用情做好人才服务保障,想方设法解决人才住房、就医、子女入学等方面需求,营造自由探索、宽松包容、安心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
二、我厅开展的主要工作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坚决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关于人才工作的决策部署,以“四个坚持”为重点,全方位培养、引进和用好工信领域各类人才,为陕西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一是坚持党管人才,强化组织领导。提高政治站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始终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专题研究人才工作重点任务,坚决做到人才工作与中心任务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健全组织体系。根据国家和我省统一部署安排,及时调整厅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成,由党组书记担任组长,把人才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常抓不懈。落实党组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厅党组成员主动靠前做好人才团结教育和日常服务,聘请中国科学院院士郝跃等24人为厅党组联系服务专家,安排20万元专项经费,持续做好专家看望慰问、体检、重大决策咨询、专题讲座授课等工作。
二是坚持产业引才,营造良好环境。围绕重点产业链布局人才。制定《重点产业“卡脖子”补短板关键核心技术“揭榜挂帅”实施方案》,支持科技领军人才牵头“揭榜挂帅”攻关项目107个,支持企业引进各类人才近2000人。围绕重点行业企业延揽人才。发挥优质企业引才示范效应,大力培育隐形冠军企业、中小企业专业特新企业和专业特新“小巨人”企业。实施重大人才计划吸引人才。2022年,我厅联合教育厅、人社厅常态化开展大学生“百日招聘”活动,吸引3325户企业,发布11792个职位,提供87962个岗位。推荐“高层次人才引进”优秀人才初选对象40名。
三是坚持重点育才,提高人才质量。大力支持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全力打造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支持培训资源向产业链“链主”、制造业单项冠军、“小巨人”、专精特新等优质企业倾斜,举办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经营管理领军人才培训班、全省中小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员培训班、省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负责人能力提升班。全年支持培训项目46个,开展企业经营管理类培训2.7万余人次。选拔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累计支持人才服务机构开展专业技术技能类培训12.3万余人次。
四是坚持平台聚才,提升承载能力。建设布局制造业创新中心。发挥创新中心引才聚才作用,加快推动全国首批第2家国家级创新中心(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形成示范带动效应,累计筹建省级创新中心36家,共吸引74家企业、63家高校院所参与建设,组建产业创新联盟20个,高层次研发人员689人、院士14人。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打造国家、省、市三级企业技术中心体系,累计培育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8家,省级465家,市级399家,其中研发人员10.6万人,占企业从业人员的14.03%。搭建创新人才交流平台。成功举办第四届“创客陕西”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全省共有430个项目报名参赛,32个项目进入省级决赛并获奖。举办“中国(西安)国际3D打印大会暨秦创原‘两链’融合高端论坛”,为创新创业人才提供交流展示、产融对接、项目孵化平台。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积极落实全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深入落
实《大力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十措施》。
二是积极抓好民营(中小)企业人才服务基地建设管理,发挥人才服务基地引导带动作用,积极为民营企业开展人才培训、人才招聘引进,优化人才评价机制,缓解企业引才、育才和用工难题。
三是畅通民营企业职称申报渠道,拓宽职称评价绿色通道,将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等技术负责人和“创客中国”、“创客陕西”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项目负责人纳入突贡人才范围,在高级职称评价上给予政策倾斜。
四是充分发挥“陕企通”平台作用,全面提升企业服务水平,为民营企业政策获得、反映诉求提供一站式服务。
感谢您对我省民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请继续对我省民营经济人才工作予以关注和支持!
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3年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