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659号提案的答复函
类别:B
签发人:张宗科
陕工信函〔2022〕202号
谢海琴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实体民营企业发展扶持力度的建议》(第659号)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级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加大工作力度,聚焦“六保”工作,落实“六稳”任务,不断加大对中小企业非公经济扶持力度,全省非公经济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运行态势,成为全省保市场主体保就业的主力军,成为推动全省经济平稳发展的重要支撑。
一、全省民营经济发展情况
(一)总量规模逐步扩大。2021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省非公经济增加值为15326.86亿元,占GDP比重达51.4%,较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非公经济总量持续扩大,成为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21年,全省非公有制经济三大产业增加值占非公经济结构为3.7:49.1:47.2,非公经济各产业规模扩大的同时,加快向工业和服务业双主导的新型产业结构转型,结构持续优化。
(三)市场主体发展迅速。2021年全省新登记市场主体93.66万户,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5.47%;截至2021年,全省实有市场主体495.48万户,同比增长12.06%。
二、民营经济发展扶持落实情况
(一)完善民营经济发展政策体系。一是修订了《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办法》,经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该办法于2021年8月1日正式施行,为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创造更为有利的法制环境。二是省政府出台了《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陕西省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纾困帮扶力度的若干措施》,促进全省中小企业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加大财税支持力度。一是省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中小企业技术改造、科技创新、人才招聘引进和服务体系、“双创”基地、县域工业集中区建设、“专精特新”和小巨人企业奖励等。二是设立民营企业纾困基金,支持具有发展前景、技术门槛和经营前景的民营控股上市公司以及战略新兴产业中的优质民营企业。三是全面落实中央各项减税降费政策、顶格减免地方税费,免除中小企业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会保险单位缴费,有效减轻了中小企业民营经济负担。
(三)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一是建立面向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金融顾问、四贷促进、让利实体、发债辅导、考核奖励等“五个机制”,推动金融机构提高服务质量和效果。二是对服务小微企业数量多、金额大、期限长、利率低的银行机构进行了奖励,奖励金融机构共为小微企业提供一年期及以上贷款。三是争取中央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降费奖补资金,奖补的54家担保机构共为省内3200户小微企业提供担保贷款。四是创建“一链一行”主办行制度,组织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深度参与产业链各类活动,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推动产业链和资金链融合发展。五是针对战略新兴、制造业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设立为期两年、融资总量500亿元专项信贷资金。
(四)全面提升企业创业创新发展。一是培育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支持大中小企业和各类市场主体协同创新和融通发展,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提高中小企业专业化能力和水平。截至目前,全省共有“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82户,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2户。二是加强“双创”基地建设,提高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截至目前,省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基地118家,国家基地13家。三是成功举办第六届“创客中国”陕西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暨第三届“创客陕西”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组织 “双创”活动周,促进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创业创新。
(五)全面提高服务企业能力水平。一是积极培育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各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社会服务机构开展服务,截至2021年底,我省国家公共服务示范服务平台共计15家,省级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共计108家。二是积极开展小微企业服务补贴券工作,对小微企业购买社会服务进行补贴,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水平。三是不断提高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水平,在宝鸡市金台区开展了中小企业服务专员制度试点工作。
(六)加强中小企业非公经济人才队伍建设。一是有计划地组织实施中小企业非公经济经营管理人员培训,积极开展中小企业管理领军人才培训,进一步提高中小企业民营经济经营管理和技术水平。二是积极开展中小企业人才招聘引进工作,省工信厅联合省教育厅、省人社厅开展陕西省中小企业网上百日招聘高校毕业生活动,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同时面向各类求职人员和有招聘需求的各类中小企业,常态化开展线上招聘活动,实现中小企业与高校毕业生、求职者线上线下精准对接。持续支持人才招聘引进专业社会服务机构,推动第三方专业社会服务机构做好人才招聘引进工作,进一步缓解了中小企业非公经济招工难、用人难问题。三是组织开展全省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组织职称评审,进一步打破户籍、地域、身份、档案、所有制等制约,畅通中小企业民营经济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申报评审渠道,健全“三级”中小(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才职称申报兜底机制,确保中小企业民营经济专业技术人才公平公正参与职称评审。
(七)加强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一是持续优化提升“陕企通”小程序功能,为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提供诉求反馈渠道,建立覆盖省、市、县三级的企业诉求响应体系。二是组织开展全省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第三方评估,引导和推动各市(区、县)“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优”。三是落实《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建立完善清欠工作长效机制,开展清欠“回头看”和自查自纠,加强投诉线索办理,提高投诉办理质量,促进维护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合法权益。
(八)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一是以“数字政府”建设为突破,加强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持续优化“12345”政务服务热线省级平台、“秦务员APP”和“好差评”系统。提升全省政务服务水平。二是加强政府管理服务创新,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开辟申诉渠道,完善产权制度、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等基础性制度,实施“证照分离”等商事制度改革,推行网上办事、微信办照等“不见面”审批,建立维护中小企业民营经济权益协调工作机制,进一步优化我省营商环境。
三、下一步主要帮扶措施
一是积极发挥协调机制作用,完善工作机制,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积极推动各类惠企政策尽快落地落实。二是定期开展中小企业发展专项督查和第三方评估工作,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环境。三是进一步加大财税支持力度,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加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信贷供给,持续增加信贷投放,创新深化金融产品,拓宽多元融资渠道。加强中小企业非公经济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服务水平。四是营造更好发展环境,出台我省《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若干措施》,提升中小企业民营经济竞争力、打造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充分迸发的良好生态;出台《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办实事清单》,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快实现中小企业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感谢您对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2年6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