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 第395号建议的答复函
B类
签发人:黄新波
陕工信函〔2024〕334号
王燊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支持安康富硒产业链发展的建议》(第395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2021年,省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提升产业链发展水平的实施意见》,富硒食品入选陕西省24条制造业重点产业链。
2023年,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按照“育龙头、树品牌、抓联动、促整合”的工作思路,坚持“省市协同、政企协力,科学布局、突出优势、科技引领、创新驱动,要素聚集、三产融合”的原则,聚焦科技研发、加强质量标准和服务体系建设、企业培育、品牌打造、市场开拓等重要环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持续优化产业布局、完善产业配套,支持“链主”企业做大做强,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资源汇聚、融通发展,持续提升富硒食品产业链发展韧性和核心竞争。富硒产业综合产值超过800亿元,增长速度达到10%。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乡村振兴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按照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省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机制的通知》文件要求,制定了《富硒产品产业链工作专班组成员及工作细则》,成立了以省人大副主任郭青为链长,安康市政协主席、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安康市常务副市长为副链长,省级部门重点处室、市级重点部门为成员的富硒产业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综合组、推进实施组、技术创新组,形成省市联动,政企共同发力的工作格局,为富硒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强有力机制保障。成立了全省富硒食品标准化委员会,完成以安康为主的硒资源普查,招引时代茶业落户安康。制定了《富硒食品产业链2023年工作要点》,提出全年富硒食品产业链综合产值达到800亿元的目标和6项重点工作。形成《关于富硒食品产业链优化提升的专项报告》。先后举办陕西名优新特产品展、西安第十四届国际食品博览会、吃货节等8场活动,通过线下线上直播等方式推介富硒食品,扩大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在省级层面统筹协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据统计,2023年我省支持富硒产业重点项目43个,支持资金近2亿元。其中陕南循环发展资金1.8亿元,富硒产品产业链项目资金1140万元,关键核心技术“揭绑挂帅”项目360万元。加快建设陕西省富硒产品创新中心,开展富硒全产业链科研攻关项目5项,组织实施富硒科研课题项目22项,富硒产业科技型企业190家、高新技术企业76家,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近几年富硒产品产业得到很大发展,但仍存在企业规模不大、品牌影响力不强等一些问题,您的建议对产业发展非常重要,也希望能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关注。
根据您的建议内容,结合我厅职能,下一步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加快安康富硒产业链的发展:
一是持续推进我省富硒产品产业链的发展,在链长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工作专班职能作用,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支持科研创新。加快安康市省级富硒产品创新中心建设进度,加大对已有科技平台的建设的支持力度,提升紫阳蒿坪省级高新区承载能力。组织省内高校专家团队,在高聚硒生物资源、高聚硒技术和提高有机硒率的研究,富硒肥料、富硒饲料技术以及富硒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加工技术、富硒产品中有机硒与生物活性物质提取工艺等研究进行重点攻关,破解产业发展瓶颈。
三是支持加工企业进行产品开发,开展智能化、数字化技术装备升级,加大科研力度,不断提升产品价值和附加值。支持企业延伸产业链,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我厅主导的省级专项资金将在同等条件下给予安康富硒产品加工企业紫阳重点企业倾斜。
四是加强链主企业培育。围绕重点产业链和特色产业,遴选培育一批带动能力强、资源整合水平高、发展前景好、特色鲜明的“链主”企业,集中打造一批特色产业“小巨人”和“隐形冠军”企业,建立具有区域特色优势的产业集群。引导“链主”企业开发营养均衡、养生保健、食药同源的加工食品、包装饮用水和质优价廉、物美实用的非食用加工产品,提高富硒食品加工增值空间。
五是构建品牌培育梯队。建立富硒产品培育目录,重点围绕富硒水、富硒茶、富硒魔芋3大系列,选择15-20个市场口碑好、竞争力强、前景广阔的富硒产品精品进行全国推介推广,打造一批在省外有影响、立得住、销路好的优质产品。筛选30-50个成长性好、有一定知名度的地域特色富硒产品进行持续培育,打造省内特色知名品牌。
六是配合省级有关部门开展相关工作,合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4年8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