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 第300号建议的答复函
B类
签发人:黄新波
陕工信函〔2024〕331号
袁宏明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设立“陕西工业大奖”的建议》(第300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表彰开展情况
近年来,我厅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组织开展评比表彰工作相关要求及《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管理办法》,聚焦推动全省工业高质量发展,指导陕西经济联合会开展了全国建材、纺织、轻工等行业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评选推荐工作。在工信系统范围内通报表扬了工业稳增长、“陕企通”推广应用、清理拖欠企业账款及小升规等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近期,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通知要求,我厅在全省工信系统范围内自下而上开展了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评选推荐工作。通过此类表彰活动,有效激发了全省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各单位、各企业及广大干部职工见贤思齐、埋头苦干、攻坚克难的精气神,为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凝聚了磅礴力量。
二、中国工业大奖表彰相关情况
中国工业大奖是国务院批准设立的中国工业领域最高奖项,被誉为中国工业的“奥斯卡”,由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联合13家全国性工业行业联合会共同举办,每两年评选、表彰一次。该奖项旨在表彰代表中国工业化的方向、道路和精神,代表工业发展最高水平,对增强综合国力、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工业企业和项目,并带动形成一大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
近年来,陕西省工业经济联合会积极参与中国工业大奖的推荐、评审、考察工作,助力我省延长、陕煤、秦川、法士特、宝钛、陕鼓等一批龙头企业荣获中国工业大奖,为树好陕西工业先进典型、弘扬陕西工业精神做出了突出贡献。获奖的企业对于推动全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工业新型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在引领全省工业企业稳增长、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推进产业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推动工业绿色发展、提升企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引领典型示范及带动作用。
三、对设立陕西工业大奖的工作打算
陕西是工业大省,能源资源富集,科教优势突出,工业门类齐全,工业企业数量较多,是我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今年,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要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制造强省的关键任务,聚焦工业领域重点产业方向,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以产业链为抓手,做强做优现代能源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转型升级传统产业、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以新质生产力塑造发展新优势,加快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但是,我省至今没有评价新型工业化水平的综合奖项,陕西工业大奖的设立将填补这一空白,对进一步提振企业和企业家信心,全力以赴推动工业经济稳定增长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工业经济压舱石作用,以支撑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必将产生积极影响。同时,通过树立创新发展典范,宣传其经验和做法,也会引领和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全面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对于推动我省工业企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速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具有积极助推作用。
鉴于以上情况,充分说明设立“陕西工业大奖”十分必要且迫在眉睫。下一步,我厅将就设立“陕西工业大奖”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会同陕西工业经济联合会加强与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的沟通,学习借鉴评选“中国工业大奖”以及兄弟省份开展工业大奖评选表彰相关经验做法,为设立“陕西工业大奖”打好基础。
二是积极主动与省评比达标表彰办公室对接。今年4月份,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清理优化创建示范活动和评比表彰活动的通知》,要求严格控制评比表彰项目,明确我省省级工作部门每年开展的项目总数压缩为10项,且在清理优化期间,原则上不再新增评比表彰项目。待清理优化工作结束后,我厅将及时与省评比达标表彰办公室对接沟通,充分说明设立“陕西工业大奖”的必要性、可行性,全力推动设立“陕西工业大奖”。
三是认真组织开展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评选推荐等表彰工作,切实发挥表彰的激励导向作用,引导和激励全省工业企业为我省工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衷心感谢您对陕西工业经济发展提出的宝贵建议,希望您继续关注我厅工作,及时提出更好的意见建议,我厅将认真吸收采纳,共同为陕西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专此复函。
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