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 第758号建议的答复函
B类
签发人:黄新波
陕工信函〔2024〕279号
马彩文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产业链标准建设进一步助力产业链群提质增效的建议》(第758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几年,陕西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把实施产业链提升作为推进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2021年至2022年,陕西立足自身产业发展实际,围绕6大支柱14个重点领域,筛选出24条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相关省级领导担任24条重点产业链链长,实行“链长制”提升。2023年,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围绕其中的35个工业产业方向,提出布局34条工业重点产业链,重点产业链由24条拓展为34条。并印发《关于建立省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机制的通知》,确定31位省级领导担任34条重点产业链链长,建立了“链长制”运行机制。
经过近三年链式发展,我省重点产业链提升取得了突出成效。2023年,重点产业链实现产值1.25万亿元,同比增长10.2%,高于规上制造业增速8.8个百分点,高于规上工业增速11.3个百分点。乘用车(新能源)、商用车(重卡)、太阳能光伏3条产业链产值超千亿,9条产业链产值增长超过两位数。
聚力重点产业链链式突破,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推动产业链企业提质扩面。积极构建产业链“规上企业—专精特新—单项冠军—链主企业”梯度培育体系。目前共有重点产业链规上企业2183户。累计培育产业链专精特新企业1126户、产业链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61户。在首批认定74户省级链主企业的基础上,第二批公示46户链主企业;支持隆基绿能、秦川集团、铂力特等8户企业成为国家级链主企业。对115个链主企业及配套企业实施分类奖励,安排资金7610万元。对营收首次突破百亿、千亿的13户链上企业进行晋档奖励,安排资金5400万元。
二是着力推动链式创新。聚焦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支持244个“揭榜挂帅”项目,多个短板弱项环节实现突破。隆基绿能实现光电转换效率达到26.81%,打破了尘封5年的硅太阳能电池效率世界纪录;西安奕斯伟硅片12英寸硅单晶抛光片填补了我国半导体行业硅材料空白。聚焦链式创新,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家、省级19家;建设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5家、省级513家。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安排资金2.84亿元奖补企业1182户。累计举办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一月一链”投融资路演活动10场,推动达成战略合作项目13个,发布企业融资需求48亿元。
三是精准实施链式招商。成功举办2023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陕西),聚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及氢能、现代化工及新材料、食品及医药和医疗装备5大专题,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项目456个,投资总额6270亿元。其中,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项目385个,项目数占总体的84.4%,投资额占总体的95.2%。省级主要领导带领党政代表团赴长三角江苏、浙江、上海和粤港澳大湾区广州、深圳开展精准招商和产业推介,学习省外产业发展先进经验,推介我省重点产业,谈成合作事项及项目140余项。
四是着力优化链式服务。实施“一链一行”主办行制度,与9家银行签署合作协议,共计投放贷款3547亿元。发布产业链紧缺人才目录,逐链条梳理产业链急需岗位579个,为链上企业提供专业化人才信息对接和供需匹配服务。常态化召开政企恳谈会,打造“陕企通”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为企业送政策、解难题,注册用户107万户,发布政策8217条,受理诉求4387条,办结率和满意率均在90%以上。开展全省重点产业链综合评价,形成了评价报告,为省委省政府(链长)决策提供支撑。
下一步,我厅将充分吸收你所提“组建专门研究队伍、推动产业链强链补链、开展产业链态势评价、布局谋划未来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有关建议,开展以下工作:
一是夯实产业链工作专班责任。推动各重点产业链责任部门根据责任分工,推动组建高效有序运转的产业链工作专班、专家团队,编制提升方案,绘制全景图谱,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梳理锻长板补短板清单,“一链一策”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二是加强产业链核心技术突破。瞄准产业链“卡脖子”补短板关键环节,实施重点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揭榜挂帅”,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及产业化。
三是做好产业链综合评价。聚焦重点产业链,从专班工作成效、链长统筹推进、链主企业带动以及各市(区)任务承接等维度,开展年度综合评价,强化评价结果运用。
四是畅通链上企业供需对接渠道。开展“链主企业行”等专项活动,组织产业链“专精特新”企业、本地配套企业走进链主企业参观学习、洽谈对接。组织开展产业链协作配套活动,发布链主企业和产业链关键企业对产品和技术等方面的需求信息,推动供需双向对接。鼓励产业链中小企业围绕链主企业产品、技术以及市场需求等,开展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改造升级,积极融入链主企业供应链。
五是全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做强做优现代能源产业,转型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开辟新领域新赛道(未来产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升重点产业链发展水平,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六是加强产业链“标准”研究。由各产业链工作专班牵头,组织高校科研院所、链主企业等共同开展产业链标准研究,为优化调整重点产业链把脉定向。统一产业链各领域技术要求,消除经济循环技术性壁垒,及时解决设计、材料、工艺、检测、应用等环节的标准衔接问题,增大标准的有效供给。加快制造业高端化标准制定,加强标准、计量、专利等体系和能力建设,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环境。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加快现代物流、绿色金融、社会信用、营商环境等供应链标准体系建设。稳步拓展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强国际合作,增强产品出口竞争力。
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4年7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