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 第700号建议的答复函
B类
签发人:黄新波
陕工信函〔2024〕242号
巨润民、刘新志、段志华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支持西安都市圈乾礼组团建设推动乾县、礼泉两县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700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扎实推进《西安都市圈建设规划》和西咸一体化发展政策举措,加强工业园区建设、强化产业创新驱动、实施强链延链补链行动和推进高质量项目建设等工作,积极推动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截至目前,两市共拥有县域工业集中区28个,创建国家级高新区2个,省级高新区9个。到2023年底,两市工业集中区分别实现工业产值4235.07亿元和1263.6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33%和22.38%;乾县、礼泉两县工业园区完成产值分别为32.36亿元和38.0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2%和18.22%;西咸一体化发展在集聚资源、培育企业、壮大产业和推动创业创新等方面收到良好效果。
二、推动西咸一体化发展主要工作
(一)全面提升工业园区建设发展水平。一是推动两市高新区跨区域合作。积极探索分园、飞地模式,推动构建利益共享的产业承接平台,支持西安高新区做实“一区多园”,实现核心园和分园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招商、统一管理。二是按照省政府培育省级开发区的工作任务,指导县域工业集中区编制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创建省级经开区。乾县和礼泉县成功创建了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三是省级中小企业专项资金每年列支专项支持县域工业集中区和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公共设施建设项目,提升工业集中区基础配套水平。2021年以来,我厅支持乾县经开区特色专业园区项目1000万元、标准化厂房项目140万元,支持礼泉高新区标准化厂房110万元、污水处理建设项目80万元。
(二)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持续优化两市产业联动发展布局。一是指导两市编制印发了《共建产业链一体化提升指南》,聚焦新能源汽车、现代医药及医疗器械、输变电装备、太阳能光伏、氢能、新材料、新型电子显示及半导体、空海天装备等8条共建产业链,实现两市产业链信息共享。二是建立两市招商信息共享机制,绘制招商图谱,优化产业链招商企业(项目)库,联合开展定向招商、填空招商,鼓励西安龙头企业招引省外配套企业落户咸阳。三是发挥两市产业优势,协同培育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光伏、医药及医疗装备、智能电力装备、新型电子显示及半导体等产业集群。2023年安排1.38亿元支持两市产业链项目78个,1.98亿元支持“揭榜挂帅”产业化项目86个。
(三)增强产业创新驱动动能。落实新一轮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动两市协同创新、资源共享。一是协同推进创新平台建设。支持两市龙头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和上下游企业共建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快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目前,两市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家、省级15家。二是协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支持西安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在咸阳落地转化,支持两市协同打造中试基地和应用验证平台。到2023年底,两市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4家、省级302家。三是加强创新主体培育。支持两市深入实施“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四大工程,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1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92家,高新技术企业1.41万家。
三、下一步工作
按照您的建议,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将扎实落实《2024年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重点工作任务》,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推进高质量项目建设。推动两市543个工业项目加快实施,完成年度投资1423亿元,实现制造业投资增长7%以上。重点抓好两市77个重大工业投资和技改项目跟踪服务,推动两市57个新增产能项目投产,做好105个产业转移项目落地要素保障。二是持续完善产业链工作机制。健全“链长制”,开展制造业链主企业认定培育,重点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产业链综合评价,持续推动产业链精准招商。三是开展工业园区分级分档管理,指导两市高质量编制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实现产业差异布局,协同发展,推动产业项目在园区有序流转,支持县(区)创建省级开发区,培育一批特色专业园区和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您在建议中提出的“支持乾县礼泉建设大西安绿色食品和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支持乾礼组团在礼泉乾县、交汇地带规划建设高端装备产业园区,并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予以资金支持”,我厅将在项目规划、产业链项目配套以及工业园区建设中给予积极指导,密切关注项目推进情况,加强沟通协调,落实相关政策和措施,确保您提案中提出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同时,希望乾县、礼泉县按照省级专项资金申报要求积极申报项目资金,我厅将按照规定和程序给予大力支持。
最后,非常感谢您对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和西安—咸阳一体化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4年6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