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5户企业获省级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产品销售奖励
近日,省工信厅、省财政厅发布全省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产品销售奖励名单。咸阳市陕西聚能塑胶有限公司“聚烯烃功能母料”、陕西泰世邦科技实业有限公司“高强度钛合金Ti-55(TA12)钛合金棒材”、唯思得(陕西)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反渗透膜”、陕西同心连铸管业科技有限公司“超细密ADI新材料”、陕西科力特种橡塑有限公司“高性能复合材料球磨机衬套”等5户企业研发的新材料成功入选。
近年来,咸阳市委、市政府坚持需求牵引和战略导向,推进材料先行、产用结合,以满足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重大技术装备急需为主攻方向,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和科研机构为支撑、军民深度融合、产学研用协同促进的新材料产业体系,突破了一批高性能新材料加工技术,研发出一批面向未来、技术领先、打破国内外垄断的新材料,有力推动了咸阳市新材料产业化和规模化应用,提升了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围绕新材料产业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顶层规划,规范引导新材料产业专业化、特色化。参照省十四五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结合咸阳市实际制定新材料产业链提升方案(2023-2025),把新材料产业链作为全市16条重点产业链之一,确定了橡胶新材料、金属新材料、非金属新材料、化工新材料和陶瓷基复合材料5个子产业特色产业链,以咸阳高新区和兴平、乾县、永寿、彬州、长武6个专业园区为承载,加快打造以“绿色化、循环化、高端化”为特色的现代产业集群,依据新材料企业类型,引导企业聚集化发展。二是多措并举,支持行业发展提升企业活力。制定相关奖励激励政策,激发企业稳增长动力,出台《咸阳市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建立市级重点工业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库,按照项目投资总额的一定比例,给予最高不超过80万元奖励。大力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对企业购置关键设备,按照10%,最高不超过500万元予以奖励。对获得中省认定的技术型企业给予一定奖补。在企业研发投入、新材料首批次销售等方面还有一定惠企政策扶持。对首批次认定为省级化工园区给予50—100万元一次性奖励。同时对新材料龙头企业在市域内采购产品、委托加工和中小企业协作配套加工按照销售金额给予奖励。三是定期会商指导发展,提高企业应对能力。组织新材料企业定期召开座谈会和行业研讨会,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实时了解行业发展状况,深入梳理分析问题,提高企业的政策把控力和市场应对能力。
下一步,咸阳市将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强化产业链发展任务导向。依据咸阳市新材料产业链提升方案(2023-2025年)提出的5项重点任务(加快推进创新体系建设、加大企业招引培育、打造特色产业集群、推动重大项目建设、营造良好产业生态),持续推动咸阳市新材料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将咸阳市打造成为省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材料产业科技创新策源地和产业聚集地。二是发挥链主企业领航作用。支持链主企业加强与西安都市圈的产业合作,积极融入西安—咸阳产业一体化建设,对与西安产业合作规模大、拉动强的链主(龙头)企业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对优先采购咸阳市企业配套产品或将主要产品交咸阳市非关联企业加工生产的,按照龙头企业的采购和加工配套额度给予一定奖励;统筹各方要素资源,整合支持政策,适时推出高含金量“政策包”,积极争取中、省现有产业支持,加大贷款力度、出台税收优惠等惠企政策。支持龙头企业增资扩产,鼓励引导龙头企业加快实施建设项目,与招商项目同样对待,一视同仁。支持链主(龙头)企业根据咸阳产业发展需求和自身需求以商招商,引进产业链关联企业落户咸阳。对成功招引配套企业落户咸阳市的,给予招商奖励。三是强化要素保障。保障龙头企业项目用地,合理用能,优先保障龙头企业及其重点配套企业项目用地,在全市范围内统筹安排指标保障龙头企业项目的合理用能。四是发挥产业链工作专班作用。由市级领导担任产业链“链长”,按照“链长”牵头、专班推进、企业主体原则,鼓励新材料产业链工作专班围绕产业链提升工作,定期举办产业协作配套活动、搭建银政企对接平台、开展产业链招商等,给予每个专班一定的经费支持。督促专班加快落实新材料产业链提升方案和壮大新材料产业的若干措施,完善新材料企业名录库,争取更多的新材料企业产品进入国家目录、省级目录,在行业中扩大新材料企业的影响力、知名度、品牌效应等,更加精准服务新材料产业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