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多措并举助力产业数字化加速发展
全力构建“端、网、云、用”工业互联集聚生态 增强工业互联网产业供给能力
近年来,榆林市先后出台了《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十四五”工业互联网发展规划》等多项政策文件,坚持以数字创新为引领,构建网络、平台、安全三大功能体系,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增强工业互联网产业供给能力,数字化项目建设成效明显。
数字基础设施完善
榆林深入贯彻落实“网络强国”战略,大力推进千兆光网建设和覆盖,与5G协同打造“双千兆”网络底座。目前,全市光缆路线总长达到28万公里,连接互联网主干道出口带宽达到4050G,城市固定宽带接入能力普遍达到500M以上,2022年进入全国110个千兆城市之列,成为省内第二个千兆城市。固定宽带接入用户达到160万,其中千兆宽带用户70万户,占比为43.7%。不断扩大移动通信覆盖范围,推动铁塔等电信基础设施资源整合共享,鼓励移动用户向5G迁移,提升用户感知。全市拥有移动基站3.9万个,其中5G基站7300个,2022年新建5G基站1600个,总投资达4.7亿元,超额完成全年任务。城镇5G覆盖质量进一步加强,行政村5G通达率达到60%以上;拥有移动用户440万户,其中5G用户310万户,5G用户普及率达到70%以上。榆林市先后成功申报2018年至2023年共计六批次国家电信普遍服务项目,累计投入资金14亿元,投资金额全省第一。
创新发展加快推进
榆林市工业互联网发展基础良好。40%的企业车间内设备联网率能够达到20%以上,企业使用的现场总线技术多为Modbus和PROFIBUS,占比分别达到19%、17%。近48%的企业工业以太网技术为Ethernet/IP。企业生产区域网络覆盖率在20%以上的企业占比达到40%,其中40%的企业无线网络承载业务类型为信息采集。绝大多数企业、办公区网络覆盖率超81%,50%企业与外网连接方式为企业专线。47%企业能够实现小范围内信息系统间的数据交互,32%的企业能够实现大部分信息系统间数据交互,10%的企业采用统一的信息系统架构,实现全部信息系统间的数据交互。61%的企业拥有自身网络安全机制,其中,半数企业应用网络分区保护方式。在网络安全机制的应用中,有42%的企业采用企业自定义编码方案。
智能制造示范引领
一直以来,榆林积极打造智能制造示范引领,全力构建“端、网、云、用”工业互联集聚生态,加快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及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大力推进智能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建设,创建了一批国内领先的数字化转型标杆和智能制造示范企业,为榆林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产业支撑。国能神东煤炭集团公司的“基于5G通信的智能矿山基础平台建设”项目获评2019-2020年度煤炭行业两化深度融合优秀项目;中煤大海则5G智慧矿山项目荣获西班牙巴塞罗那国际电信展国内唯一优秀案例奖;延长巴拉素煤矿、陕煤龙华煤矿、神延西湾露天矿等7个项目荣获工信部“绽放杯”8项大奖;中煤陕西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入选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平台示范,列为国内第一家煤化工企业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小保当矿业有限公司入选国家首批智慧化示范煤矿建设名单。在工信部“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中,榆林市获奖9项,在全国地市级城市名列前茅。
同时,通过持续开展企业数字化转型调研诊断活动,全面推进榆林工业经济数字化转型,今年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启动“百城千园行”活动,并举办了“榆林大讲堂”培训活动,进一步推动了工业互联网相关知识普及,有效提升了企业数字化转型意识,有力提升了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