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成员
党组书记、厅长: 韩宏琪
党组成员、副厅长: 刘 波
党组成员、副厅长: 张康宁
党组成员、副厅长: 朱 磊
党组成员、副厅长: 张 勇
二级巡视员: 羌 薇
二级巡视员: 郭正强
二级巡视员: 王殿坤
机关建设概述
设立了产业政策、工业法规、运行监测、规划投资、科技动态、高新技术、节能综合利用、安全生产、原材料工业、装备工业、汽车工业、消费品工业、电子信息、无线电管理信息化产业、招标监管、大数据、县域工业、非公经济、融资服务、中小企业服务、中小企业发展、盐业管理等栏目。以图文形式展现我省关于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的产业发展和政策发布以及相关政策解读。
机关建设概述
设立了财务审计、人事管理、纪检监察、机关党建、老干部工作等栏目。以图文形式展现工业和信息化厅的财务信息、人事考核、党建信息、退休干部关怀等相关工作内容

新华社北京9月15日电 9月16日出版的第18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文章强调,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不仅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而且是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的需要。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必须把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好,增强我们从容应对风险挑战的底气。文章指出,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基本要求是“五统一、一开放”。“五统一”,就是统一市场基础制度,特别是实现产权保护、公平竞争、质量标准等制度的统一;统一市场基础设施,打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健全现代商贸流通体系;统一政府行为尺度,地方在推动经济发展特别是招商引资时,哪些能干哪些不能干有明确规矩,不能各行其是;统一市场监管执法,明确市场监管行政处罚裁量基准,一把尺子量到底;统一要素资源市场,促进自由流动、高效配置,减少资源错配和闲置浪费。“一开放”,就是持续扩大开放,实行对内对外开放联通,不搞封闭运行。文章指出,要聚焦重点难点,下决心清除顽瘴痼疾。第一,着力整治企业低价无序竞争乱象。“内卷”重灾区,要依法依规有效治理。更好发挥行业协会自律作用,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第二,着力整治政府采购招标乱象。重点整治最低价中标、以次充好、利益勾连等突出问题。规范政府采购和招标投标,加强对中标结果的公平性审查。第三,着力整治地方招商引资乱象。要制定全国统一的地方招商引资行为清单,明确鼓励和禁止的具体行为。加强招商引资信息披露。第四,着力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畅通出口转内销路径,提高国内国际标准一致性,培育一批内外贸优质企业。第五,着力补齐法规制度短板。持续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健全有利于市场统一的财税体制、统计核算制度和信用体系。第六,着力纠治政绩观偏差。完善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和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文章强调,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各地区各部门要从政治和全局高度抓好落实。中央和地方、地方和地方、政府和企业、企业和企业都要加强协调配合,形成推进合力。

9月15日,以“智擎新生态,绿动新未来”为主题的法士特第七届科技创新周启动大会暨智能农机装备品牌发布会在西安举行。现场,法士特正式发布“法士特·智坤”智能农机装备品牌,标志着“陕西造”智能农机装备成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打破我国农业装备核心零部件长期受制于人的发展现状。在本届科技创新周上,法士特集中展出9款农业装备总成产品和9款电机、电控等核心零部件产品,涵盖动力机械、收获机械、智能农机核心零部件三大板块、11个系列产品,部分核心技术达到行业领先水平。特别是“法士特·智坤”农机装备,代表着国内农机装备最先进水平,为我国农机现代化发展提供最新解决方案。法士特智能制造研究院特种传动研发工程师武星说:“这款6速动力换挡桥箱总成产品攻克动力换挡关键技术,功率覆盖180马力至320马力,具备极小的速比极差,换挡过程极为平顺。产品作业效率高、油耗低,性能显著高于同类产品。”作为汽车传动领域的龙头企业,法士特在各类壳体、齿轮、传动系统、自动控制系统、液压系统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和经验。目前,法士特主导产品被国内外150多家主机厂上千种车型选为定点配套产品,出口50多个国家和地区,变速器市场销量超1400万台,国内市场占有率超70%,各项经营指标连续22年位居中国齿轮行业第一,重型汽车变速器年产销量连续19年稳居世界第一。“2018年,法士特开始布局农业装备,先后攻克一系列技术难点,实现农机动力换挡、CVT无级变速等国产化替代、新能源农机产品快速拓展。”法士特董事长马旭耀说,从机械式变速器到比肩世界一流水平的AT、AMT自动变速器,从市占率行业第一的新能源“蓝驰”品牌到今天发布智能农机装备,标志着法士特在创新突破中成功实现从单一领域向相关多元覆盖的战略调整。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庚说:“尽管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5%,但由于技术壁垒高,我国农机装备领域高端市场长期被外国品牌垄断。法士特作为行业龙头企业,正式进军高端智能农机装备市场,必然将加速农机装备的国产化进程。”马旭耀说:“智能农机装备是法士特八大业务重点领域之一。目前,法士特投资5亿元在咸阳建设大马力拖拉机智能农机传动系统生产基地,预计今年底建成投产,届时产能实现大幅提升。法士特将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不断攻克核心技术,推动我国农机装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记者:苏怡 田若楠)

9月13日8时许,在西安航空基地(蓝田)机场,飞行教练张子帆和学员吕林登上一架运动类固定翼飞机。飞机在跑道上加速,很快腾空而起,飞向蓝天。大约1个小时后,飞机平稳降落,飞行训练任务结束。走出驾驶舱的吕林兴奋地说:“我从小就渴望驾驶飞机飞向蓝天,但一直没有机会。得知这里有运动类飞机飞行培训项目,我就报了名,终于圆梦蓝天。”如今,陕西越来越多的民用航空器翱翔天空,执行飞行培训、航空救援、空中搜索、森林灭火、农林喷洒、观光旅游等任务。低空经济快速升温。低空飞行 热度升温作为陕西信义通用航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义通航”)的飞行教练,张子帆每个工作日都要在机场执行飞行训练任务。飞行培训成为公司的热门业务,帮助越来越多的人圆蓝天飞翔梦。“信义通航推出的飞行培训业务属于低空飞行。”张子帆介绍,低空通常指距正下方地平面垂直距离在1000米以内的空域。低空经济就是以这部分空域为依托,包括使用民用有人驾驶、无人驾驶航空器,载人、载货及其他作业等多场景的低空飞行活动,并辐射带动相关产业领域发展的经济活动。信义通航成立于2019年,成立之初仅有两架通航飞机,现在已有11架飞机,可满足不同的飞行应用场景需要。信义通航总经理汪蛟说,本着安全运营、高效发展的理念,公司积极拓展飞行培训、航空救援、航空摄影、空中巡查等业务,成立至今累计安全飞行7000小时,其中运动类培训飞行4000小时、正常类培训飞行2000小时、航拍航测类飞行500小时、航空救援类飞行100小时。目前公司已步入稳步发展阶段,盈利稳步增长。7月18日,一架载货无人机在西咸新区无人机试飞基地起飞,经过约18分钟的飞行,将携带的物品投送到西安高新区,顺利完成低空飞行投递任务,标志着西咸新区在低空经济服务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此次飞行验证了该航线规划的合理性、无人机的安全性及配送的良好效率,也标志着西咸新区在推动低空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西咸新区无人机试飞基地副总经理张弛说。目前,西咸新区吸引了无人机产业链上下游106家企业落户,初步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闭环。眼下,陕西低空飞行应用场景正不断增多,低空飞行渐渐热起来,低空经济产业不断发展。展现优势 服务社会7月15日,陕西首例医院自主定价的直升机跨省(区)医疗转运完成。当天,载有一名伤势危重患者的陕西秦汉通用航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秦汉通航”)救援直升机,从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人民医院起飞,飞行近2小时,安全抵达西京医院。“今年2月,陕西省医疗保障局发出通知,新增航空医疗转运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实行市场调节价。”秦汉通航总经理王昀告诉记者,前不久,西京医院根据省医疗保障局的文件精神,对航空医疗转运收费项目进行了价格备案,成为省内首家可办理该收费项目的医院。“依法依规推进对危重患者进行直升机航空医疗转运,有利于满足危重患者救治需求。构建空地一体的立体救治网,高效调度医疗资源,提升了医院应急抢救能力。”西京医院医疗科相关负责人表示。秦汉通航目前运营直升机18架,是西北地区机队规模最大的通用航空运营企业,承担着省内大量应急救援工作。今年上半年,陕西雨水较少,森林防火形势严峻。秦汉通航作为专业的航空应急救援企业,共计保障航空护林飞行1190小时,应急救援成效显著,获得省应急管理厅高度认可以及多地政府部门的表彰。除此之外,秦汉通航还保持与120、119的协调联动,今年以来,在应急处突、山林人员搜索方面共计飞行8小时15架次。3月9日,在秦岭云台山,秦汉通航联合西安市消防支队,历时5小时,将一名坠落山崖的大学生通过直升机转运至医院。做强产业 链式发展陕西有着良好的航空产业基础和丰富的创新资源,发展低空经济有着先天条件。2024年,《陕西省培育壮大千亿级航空制造与低空产业创新集群行动计划》印发,提出着力建设千亿级航空制造与低空产业创新集群。今年7月,省发展改革委成立低空处,牵头推进全省低空经济发展。目前,陕西低空经济稳步发展,产业链建设加快推进,全省无人机产业集群已渐成规模,产业区域分布特点鲜明。西安以研发制造为主,无人机产业链上企业达400多家,产业分布在西安航空基地、西安航天基地、西安高新区、西咸新区等地。榆林充分发挥空域和地理优势,大力发展无人机试验测试、飞行培训及支线物流。宝鸡、汉中、渭南、延安等地也立足当地实际,培育无人机相关产业。今年2月28日,西咸新区无人机试飞基地揭牌。这是陕西省首家民用无人机试飞基地,标志着西安在低空经济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协同发展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低空飞行的应用场景迅速增多。在农林植保方面,2024年,陕西粮食生产农用无人机作业面积达3174.68万亩次,主要开展小麦“一喷三防”统防统治植保作业。预计今年全省无人机植保作业面积可达4000万亩次。在警用综巡、生态环保、紧急救援等方面,无人机、直升机等各类低空飞行器也大显身手、各显神通。前不久,省应急管理厅下属单位与秦汉通航签订森林草原航空消防直升机租用合同,旨在进一步推动全省森林草原保护及航空应急服务体系建设。西安无人机产业创新发展联盟秘书长蔺建武认为,随着技术进步和管理服务能力提升,低空经济与人们生产生活的融合将不断深化。通过应用场景牵引、技术方案迭代、商业模式优化,陕西低空经济蕴藏的商机将进一步释放。(记者:沈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