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成员
党组书记、厅长: 韩宏琪
党组成员、副厅长: 刘 波
党组成员、副厅长: 张康宁
党组成员、副厅长: 朱 磊
党组成员、副厅长: 张 勇
一级巡视员: 王殿坤
二级巡视员: 羌 薇
二级巡视员: 郭正强
机关建设概述
设立了产业政策、工业法规、运行监测、规划投资、科技动态、高新技术、节能综合利用、安全生产、原材料工业、装备工业、汽车工业、消费品工业、电子信息、无线电管理信息化产业、招标监管、大数据、县域工业、非公经济、融资服务、中小企业服务、中小企业发展、盐业管理等栏目。以图文形式展现我省关于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的产业发展和政策发布以及相关政策解读。
机关建设概述
设立了财务审计、人事管理、纪检监察、机关党建、老干部工作等栏目。以图文形式展现工业和信息化厅的财务信息、人事考核、党建信息、退休干部关怀等相关工作内容

李乐成出席“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主题新闻发布会 介绍“十四五”时期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有关情况

李乐成出席“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主题新闻发布会 介绍“十四五”时期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有关情况

时间: 2025-10-24 18:03 |来源:
ztfd.png ztsx.png ztzc.png

2025年9月9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乐成,副部长辛国斌、副部长张云明出席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李乐成: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工业和信息化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核心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十四五”以来,工业和信息化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与各地区、各部门一道,戮力同心、众志成城,顶住外部压力、经受风雨洗礼,推进新型工业化持续走深走实,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为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生活水平提供了坚实支撑。总体来讲,主要体现在6个“更加”。


工业经济稳中有进,“压舱石”作用更加凸显。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5年来,我们的“国本”是不是更强了,“家底”是不是更厚了,各方面都很关注。2020—2024年,我国全部工业增加值从31.3万亿元增长到了40.5万亿元,制造业增加值从26.6万亿元增长到了33.6万亿元,整个“十四五”期间制造业增加值增量预计达到8万亿元,对全球制造业增长贡献率超过30%。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已接近30%,总体规模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制造业门类体系完整优势更加明显,在全世界504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大多数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大国重器顶天立地,创新动能更加澎湃。创新是第一动力。5年来,我国创新投入稳步提升,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研发经费占营业收入比重超过1.6%,570多家工业企业入围全球研发投入2500强。产业科技创新重点领域进入到“跟跑”加快、“并跑”增多、“领跑”涌现的新阶段。“嫦娥”落月、“天和”驻空、“北斗”组网,C919大飞机实现商飞,“爱达·魔都号”大型邮轮建成运营,CR450动车组成功下线,体外膜肺氧合机(ECMO)填补了国内空白,泽布替尼等肿瘤治疗新药成为全球公认的“明星产品”,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领域取得了一批在世界上“数得着”“叫得响”的创新成果。

先进制造加速壮大,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产业升级步伐加快,2020—2024年,我国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年均增长7.9%和8.7%,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提升到34.6%和16.3%。新能源汽车去年产量突破1300万辆,产销量连续10年保持全球第一;造船业国际市场份额持续全球领先。产业含“绿”量也在持续提升,国家级绿色工厂达到了6430家,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不断降低。

实数融合扩围增效,数智化应用更加普及。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加速融合,是我们“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的鲜明特色。5年来,我国建成了全球最大、覆盖最广的网络基础设施,5G基站达到459.8万个,5G应用在矿山、港口、工厂等遍地开花,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设备连接数超过了1亿台(套)。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从标杆引领向规模推广转变。智能制造成效明显,我们建成了3.5万多家基础级、230多家卓越级智能工厂。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加速应用推广,人形机器人从“舞台上动起来”“赛场上跑起来”向“家庭里用起来”“工厂里干起来”进化。

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持续增强,产业基础更加牢固。我们全力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和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全链条推进技术创新、成果应用、生态构建,一大批关键核心技术和战略急需基础产品实现工程化产业化突破,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船舶等重点产业链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同步形成百余项标准和千余项发明专利,产业基础薄弱问题逐步缓解,重点产业链自主可控水平稳步提升。深化多边合作,凝聚国际共识,同多国共同发起《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稳定国际合作倡议》,有力维护了产业链供应链公共产品属性,推动加快构建更具平等性、包容性、建设性的产业链供应链伙伴关系。

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专精特新“金字招牌”更加闪亮。大企业竞争力明显提升,截至今年7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较2020年末增加了13.8万家。去年,有64家制造业企业入选世界500强。全国登记在册中小企业超过6000万户,全国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50.4万家,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14万家,“小巨人”企业1.46万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达到1557家,中小企业的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持续增强。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记者:中小企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四五”期间工信部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上做了哪些工作?后续还将如何进一步优化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谢谢。

李乐成:谢谢你对中小企业工作的关注。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强调中小企业联系千家万户,是推动创新、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十四五”期间,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数量、效益、质量都有显著提高。截至去年底,全国登记在册的中小企业数量超过6000万家,2021年以来,平均年新增超过400万户。去年,全国规模以上中小企业的用工人数超过1.28亿,就业的主渠道作用进一步发挥。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的增加值、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的年均增速分别为6.4%、7.4%、5.4%,均高于大型企业。作为国务院负责中小企业促进工作的综合管理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坚持管理和服务并重、发展和帮扶并举,全力推动政策惠企、环境活企、服务助企。

第一,梯度培育优质企业,专精特新“金字招牌”的成色更足。“十四五”以来,我国新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10万家,累计超过了14万家;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数超过了1.46万家,这些企业的平均研发投入的强度超过7%,这些数字都高于规上工业企业,平均授权发明专利达到了22项。我们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比如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累计投资项目1981个,投资金额超过690亿元,累计有超过2000家的专精特新企业在我们A股上市。再比如,我们联合财政部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百城试点,支持了超过4.5万家的试点企业实施数字化的改造。

第二,我们坚持坚决有力地助企纾困,中小企业的急难愁盼问题在加快解决。不断优化普惠性的支持政策,阶段性实施缓缴社会保险费、延期还本付息等政策,减免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减半征收“六税两费”,让万千中小企业“轻装上阵”。“十四五”期间,全国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增长超过19万亿元,增幅超过120%,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同时,我们修订了《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开展清理拖欠企业账款行动,这项工作应该说有明显的成效,建设完善全国违约拖欠中小企业款项的投诉平台,维护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

第三,不断完善服务体系,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持续优化。我们建成了覆盖国家、省、市、县四级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机构超过1800家,中国中小企业服务网上线运行,打造“一起益企”专项行动等系列服务品牌。建成15个中外中小企业合作区,助力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中小企业好,中国经济才会好;中小企业活,中国经济韧性就会更强。“十五五”期间,我们将聚焦政策法规、优企培育、公共服务等,进一步构建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机制,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