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信号@综合整治招标采购“内卷式”竞争
近年来,“内卷”一词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2025年要抓好的重点任务,提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此前,中央政治局会议也指出“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从“防止”到“综合整治”,传递出优化市场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避免地方政府和企业因短期利益而陷入恶性竞争的鲜明信号。
关于如何整治招标投标和政府采购中的“内卷式”竞争,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负责同志聚焦相关问题近日作出解读回复。
市场监管总局竞争政策协调司副司长艾则孜·艾力:“内卷式”招商引资影响公平竞争。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已经出台。市场监管部门建立反垄断“三书一函”制度,对存在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风险或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不到位的,发出提醒敦促函;对涉嫌从事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或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不到位,引发舆情或者造成不良影响的,可以对有关单位负责人进行约谈要求改进;对存在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的,依法予以立案调查,并依具体情况发出行政建议书,提出处理建议。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公平竞争审查条例》要求政策措施中不得包含4个方面19项排除、限制竞争的内容。市场监管部门将对政策措施加强源头把关,有效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经济秩序。如何做到既“放得活”又“管得住”? 市场监管总局信用监管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周卫军:围绕“放得活”,市场监管部门将实施深化信用提升三年行动,助力提升经营主体信用水平。持续推进信用赋能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多措并举优化信用环境,充分激发民营经济生机活力。深化信用修复服务,推动修复结果协同联动、共享互认,支持经营主体便捷高效重塑信用。实施年报改革创新,建立健全守信激励机制,标注信誉信息,推广壮大企业信用同盟,提高守信经营主体的获得感。 围绕“管得住”,构建全链条全生命周期信用监管体系。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完善注册资本实缴信息强制公示、强制注销公司登记等制度。发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作用,加大失信惩戒力度。全面深化双随机监管,拓展深化信用风险分类管理运用,规范涉企行政检查。
来源:中国招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