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成员
党组书记、厅长: 韩宏琪
党组成员、副厅长: 刘 波
党组成员、副厅长: 张康宁
党组成员、副厅长: 朱 磊
党组成员、副厅长: 张 勇
二级巡视员: 羌 薇
二级巡视员: 郭正强
二级巡视员: 王殿坤
机关建设概述
设立了产业政策、工业法规、运行监测、规划投资、科技动态、高新技术、节能综合利用、安全生产、原材料工业、装备工业、汽车工业、消费品工业、电子信息、无线电管理信息化产业、招标监管、大数据、县域工业、非公经济、融资服务、中小企业服务、中小企业发展、盐业管理等栏目。以图文形式展现我省关于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的产业发展和政策发布以及相关政策解读。
机关建设概述
设立了财务审计、人事管理、纪检监察、机关党建、老干部工作等栏目。以图文形式展现工业和信息化厅的财务信息、人事考核、党建信息、退休干部关怀等相关工作内容

山西武乡:特色产业聚链成群

山西武乡:特色产业聚链成群

时间: 2025-08-19 09:03 |来源:
ztfd.png ztsx.png ztzc.png

企业是园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园区则是产业集聚和企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山西省武乡现代农业示范区坚持“优化结构、主攻重点、释放存量、拓展增量、做大总量”发展思路,聚焦改革再深化、发展再提质、能级再提升,通过“智改数转”和“营商优化”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做强园区平台,以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成为了园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破题之笔”。

在这一思路引领下,示范区加快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应用,推动农业产业提效降本、加速转型,形成可复制的实践范式。山西太行沃土农业产品有限公司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公司成立于2016年,集种植、加工、销售、科研于一体,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模式,依托“智慧农业物联网+大数据”云平台,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建立国家级标准化农场管理体系,实现病虫害绿色防控全覆盖。在“选好地、用好种、施好肥”的全流程质量管理理念下,自主研发“谷语系统”,让田间信息可视化、可追溯。通过摄像头与大屏幕实时共享降水、光照、土壤等数据,实现生产现代化、管理规范化;在产品包装上配备追溯二维码,并采用区块链防伪加密,为每一粒米建立“身份证”,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信息化监管。

在粮食产业提质的基础上,示范区同步培育高附加值特色产业,引进智慧温室技术建设羊肚菌智慧化产业园,实现从温湿度调控到产量管理的全链条智能化作业。自动控制系统可精准设定环境参数,确保24小时恒定的生产条件,使羊肚菌实现全年生产。目前,园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智慧化、工厂化羊肚菌生产基地,为珍稀菌类人工栽培提供了有益借鉴。

除硬件升级,园区还从“软实力”着手,深化产学研协同路径,将山西省校合作作为提升发展质效的重要推手。积极搭建企业与知名高校、科研平台的合作平台,实施全生命周期梯度培养体系,帮助企业深挖增长点,拓展产业链,力促区内企业与高校“拥抱”、产业与科研“联姻”,推动科技成果实现产品化、商品化,为产业升级注入“智力引擎”。

在这种协同模式下,园区与山西农业大学(谷子研究所)、太行沃土有限公司合作建立的“长治农谷有机旱作谷子研究院”,并于2024年实施了红米系列谷子新品种选育项目、栽培模式试验项目、深加工产品研发支撑品种鉴选项目。打造占地2亩的羊肥小米南繁育种基地并种植谷种,加快了谷子新品种的繁种进程。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园区着力打造要素优化、服务入微的一流营商环境,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目标,推行“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模式,实现全程代办化、代办专业化、流程极简化、审批最优化。涉企业务“一站式”综合服务让线下办事“只进一门、一窗受理”、线上“一网通办”、企业诉求“一线应答”成为常态,推动企业“减负”、项目“加速”。

在服务能力提升的同时,园区不断强化要素保障,根据企业需求精准定制政策,在财政、用地、税收、技术创新等领域推出优惠措施,探索“免申即享”制度,对重大项目“一事一议”,切实提高政策吸引力。依托产业特点和企业需求,完善全流程、全周期惠企服务机制,设立专项服务组,坚持专班牵头、专员负责、专题会商,推行“一项目、一小组、一工作群”模式,运用数字化手段畅通沟通渠道,形成从收集、筛分、办理到反馈的闭环机制,确保问题100%办理、答复与反馈。

优质的营商环境推动了产业链聚合发展。作为链主企业的武乡太湖豆制品有限公司,引进上下游配套企业15家,总投资1.2亿元的年产5万吨绿色食品产业园达产后,将形成年产值达5亿元的食品加工产业链,带动项目由点成线、由线成链、由链成群。下一步,武乡农业示范区将继续聚焦主责主业,锚定奋斗目标,瞄准“智改数转”和“营商优化”赛道,打造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创新驱动赋能、特色优势鲜明、发展动能强劲的全省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农业引领区和改革先导区,实现“量”“质”齐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