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成员
党组书记、厅长: 韩宏琪
党组成员、纪检监察组组长: 刘卫阳
党组成员、副厅长: 刘 波
党组成员、副厅长: 张康宁
党组成员、副厅长: 朱 磊
二级巡视员: 羌 薇
二级巡视员: 郭正强
二级巡视员: 王殿坤
机关建设概述
设立了产业政策、工业法规、运行监测、规划投资、科技动态、高新技术、节能综合利用、安全生产、原材料工业、装备工业、汽车工业、消费品工业、电子信息、无线电管理信息化产业、招标监管、大数据、县域工业、非公经济、融资服务、中小企业服务、中小企业发展、盐业管理等栏目。以图文形式展现我省关于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的产业发展和政策发布以及相关政策解读。
机关建设概述
设立了财务审计、人事管理、纪检监察、机关党建、老干部工作等栏目。以图文形式展现工业和信息化厅的财务信息、人事考核、党建信息、退休干部关怀等相关工作内容

陕西柴油机重工有限公司数字化典型应用场景访谈分享

陕西柴油机重工有限公司数字化典型应用场景访谈分享

时间: 2024-12-10 17:26 |来源:
ztfd.png ztsx.png ztzc.png

          12月6日,陕西柴油机重工有限公司受邀做客陕西新闻广播《秦风热线》栏目,公司信息化部部长睢鹏围绕工业数字化转型,分享了企业数字化建设情况以下为访谈内容:

主持人:下面,我们继续请陕西柴油机重工有限公司介绍他们数字化建设的情况。请您简单给听众朋友介绍一下企业的情况。

睢鹏:陕西柴油机重工有限公司隶属于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公司前身陕西柴油机厂始建于1953年3月,为我国“一五”期间投资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是国内主要的中、高速大功率柴油机制造企业和柴油发电机组成套商,是海军多型舰艇主动力科研生产基地。公司深耕动力装备七十余年,在防务、核电、船海等领域取得了良好的市场业绩。其中核电装备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水平。公司拥有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船舶与海洋工程动力系统国家工程实验室,在动力装备行业带动成效显著,是中高速大功率柴油机行业链主企业

主持人:请简单介绍一下陕西柴油机重工有限公司信息化数字化发展历程?

睢鹏:陕柴重工信息化建设经历了起步建设、初步应用、深化应用、集成提升四个阶段。

公司一直以来较为重视信息技术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2000-2009年,在十五、十一五期间,通技改、科研项目及多年来公司信息化技措等项目的资金支持,公司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一定发展,在缩短新产品技术准备周期、提升公司管理水平、提高数控设备利用率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到2010-2015年,开始初步应用,推进数字化进程。公司相继在CAD、ERP、DMC/MES系统开始初步建设应用,随着管理、技术、制造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公司信息化三大模块出现雏形,有效提升应用能力。

到2016-2020年,信息化应用不断深化。开展实施了覆盖企业研发设计、工艺、生产资源计划、车间制造执行等业务应用系统。随着基于三维环境的工艺数据知识的集成与管理系统(PDM)、基于三维环境的工艺设计系统(CAPP)、项目管理系统、基础数据管理应用系统(ERP)、柔性缸盖生产线制造执行系统(MES)、工艺与制造管理系统(PMS)的陆续建立,实现了信息系统建设的全面升级,公司的技术、管理、制造信息化平台应用再上台阶。随着两化融合贯标工作的启动,信息化应用对公司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信息化全面覆盖了公司各项业务活动。

2020-2025年,就是我们的集成提升阶段。通过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提升数字化、智能化应用能力。建设上下贯通、左右协同、资源共享的数字柴油机制造信息化体系,不断完善信息系统功能,提高系统无缝集成度,深化系统应用,促进数据中心整合,持续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和安全体系建设,显著提高决策支持层、经营管理层和生产运行层信息化应用水平,全面支撑企业各业务发展。

通过近30年的投入发展,信息化从最初的电子办公到开始探索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前沿信息技术在实际业务场景中的应用。“智能化、集成化”成为公司信息化创新发展的主线。

主持人:请介绍一下陕西柴油机重工有限公司数字化建设的规划?在做好建设规划有哪些经验可以和大家分享?

睢鹏:在国家“加快信息化建设,促进数字化转型”方针指引下,建立了完善的组织和制度体系。公司本着“系统规划、分步实施、需求引导、注重实效、安全保密”的数字化建设原则,完成数字化建设顶层规划。坚持规划先行、体系指导、规范有序开展数字化建设。

根据企业战略,结合公司发展,陕柴重工规划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框架,具体概况为(11322):建立一个两化融合体系、一个企业门户、三个平台(技术、制造、管理)、两条总线(企业ESB总线和多源异构控制总线)、两类网络( “分级保护”和“等级保护”标准)。

说到经验,我认为主要是要和企业实际相结合,紧紧围绕企业战略目标,信息化数字化的应用是为企业赋能,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一定要“不忘初心”,才能发挥数字化的作用。

主持人:陕西柴油机重工有限公司数字化转型的好的做法有哪些?数字化转型主要是应用在那些方面?

睢鹏:数字化转型是信息技术引发的系统性变革,陕柴重工在数字化专项中,是以新型能力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赋能作用,打破工业技术专业壁垒,支持业务按需调用能力,以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变化。动态响应用户个性化需求,获取多样化发展效率,开辟新的价值增长空间。

目前, 陕柴重工通过国家两化融合贯标AAA体系审核, 公司已完成“面向中高速大功率柴油机研发设计与制造运营一体化管控能力”建设,结合产品、产线数智化升级,以数据治理为核心,持续推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各类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实现研发设计、制造运营的全方位一体化管控,推动公司数字化转型。 陕柴重工“面向舰船柴油机关键零部件的柔性制造能力”建设项目成功入围国家工信部“2022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名单”。2023年12月,依托AAA级新型能力单元建设,申报“产线柔性配置、工艺数字化设计”成功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五部门联合公布的智能制造优秀场景。 2024年,基于AAA级新型能力建设成果,申报的数字化典型应用场景《基于三维环境的数字化工艺设计系统》入选陕西省2024年数字化典型应用场景名单;《面向舰船柴油机关键零部件数字化柔性制造》作为智能制造典型案例在“咸企通”网站首页展示推广。

数字化转型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业务场景:

在数字化协同设计研发方面,持续强化数字化研发体系与研发模式的创新建设,不断优化和深化应用以PDM系统为核心的数字化协同研发设计平台,集成CAD、CAE、CAM、CAPP等二维和三维专业工具/系统,实现产品数据的实时共享和研发设计组织内部流程的高效运行,提升产品的可加工性、可装配性和可维护性。

在数字化工艺与制造协同管控方面,加强信息化管理平台应用,以强化过程管理为核心,建立有效、灵活的计划管理考核与责任追溯体系,并通过工艺制造协同CAPP系统和MES系统的持续应用,实现产品工艺与制造环节的资源共享,最终贯通设计、工艺及制造的数据流。通过有计划提升数字化试制能力,持续推进精益制造,提升生产试制价值创造能力,从而缩短研制生产周期,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系统质量。

在关键零部件柔性制造方面,针对公司柴油机零部件多品种,变批量的制造特点,积极推进精益生产,加强舰船柴油机关键零部件工艺技术研究,改进工艺信息化手段,提高数字化试制设备。基于缸盖柔性生产线的研发应用思路及成效,逐步在机身、连杆和凸轮轴生产线推进柔性制造,并依托MES系统、CAPP系统、DNC系统、FMS、TMS刀具管理系统等的持续建设和深化应用,实现产品生产制造环节的柔性化、信息化管理。

在数字化运营管理方面,不断深化应用以ERP系统为核心的经营管理平台,集成PDM、MES、PMS、项目管理系统,实现供应商管理、客户管理、采购管理、合同管理、生产计划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费用管理、项目综合管理、物料管理、资产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环保管理、编码管理和主数据管理,不断规范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细化专业化管理要求,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三流合一。

主持人:请问公司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有哪些方面?

睢鹏:陕柴重工DNC/MDC V8.0系统,通过公司生产管理业务进行定制开发,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了数控程序完善的流程签审管理和机床工作状态实时采集,解决了数控程序在服务器和机床之间快速传输的问题,具备了对数控程序的流程管理、可追溯性管理和决策支持管理。

应用数字孪生技术,集成MES/FMS系统等业务系统数据,对柴油机缸盖柔性生产线全要素生产资源进行全场景三维建模,采用新技术、新理念、新方法,整合相关业务,形成可视、可管、可控的多领域、全周期、超融合的三维数字孪生车间生产线管理平台,实现物理产线到三维虚拟产线的数字化、生产现场的安全监控可视化。通过设备运行状态及参数,实时采集数据,并自动、统一汇总到系统平台,设备数据与模型相互映射,实现缸盖柔性生产线设备运行数据信息的实时同步监控,展示生产的各项指数指标,追踪生产过程中的可能出现的生产安全风险并及时规避。

企业管理门户开发应用公司全业务管理流程,集成契约锁电子签章系统,应用区块链技术,实现公文、合同文本等业务在线数字签名、用印业务,有效提升管理效率,实现文档的可追溯和防篡改。

面对柴油机制造全制造过程数据分析能力不足问题,公司正在实施“柴油机制造全过程数据治理及分析应用”项目,利用数字化手段,通过数据模型和AI应用作为解决方案。拟建立贯穿制造全过程数据模型,应用大数据技术将结构化、非结构化的制造数据进行整合处理,研发柴油机制造数据资源管理与应用平台,实现多源制造数据从采集、汇总、管理、运算、优化、执行、反馈的全流程管理,深度探索并实践“大数据+”技术与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无缝融合策略,构建智能化、数据驱动的柴油机制造生态系统,研究柴油机制造多资源管理系统集成开发技术,构建公司柴油机制造数据资源管理与应用平台,覆盖设计、工艺、制造、质量等多种数据,从而打通制造全过程的数据链,以制造数据和实时外部经营数据支撑全面管控与内外部协调决策能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完善的柴油机制造全过程数据资产管理体系。

主持人:下一步,你们在数字化转型工作方面还将怎么做

睢鹏:未来,陕柴重工将持续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创建智能制造生态环境。加速智能制造建设,从标准规范制定、数字化制造技术研究与应用、可信环境改造、国产化信息平台应用与优化、智能设备联合开发、智能产线应用、数字化制造模型构建与应用等方面实现突破。

不断完善智能制造行业标准规范,支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通过柴油机关重零部件生产线进行智能化制造技术研究,建立虚拟现实交融的工艺知识和资源数据库,建立人、机、物深度融合的智能制造模式。开展全过程标准化、知识化和智能决策的生产制造应用技术研究,实现智能车间互联互通,智能产线、智能车间高度协同,精益制造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实现智能工厂生产模式,利用数字化技术赋能,加强新质生产力建设,按照“智能制造单元——智能制造产线——智能制造车间——智能制造工厂”逐步推进,实现陕柴制造到陕柴智造的转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