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成员
党组书记、厅长: 韩宏琪
党组成员、副厅长: 刘 波
党组成员、副厅长: 张康宁
党组成员、副厅长: 朱 磊
党组成员、副厅长: 张 勇
二级巡视员: 羌 薇
二级巡视员: 郭正强
二级巡视员: 王殿坤
机关建设概述
设立了产业政策、工业法规、运行监测、规划投资、科技动态、高新技术、节能综合利用、安全生产、原材料工业、装备工业、汽车工业、消费品工业、电子信息、无线电管理信息化产业、招标监管、大数据、县域工业、非公经济、融资服务、中小企业服务、中小企业发展、盐业管理等栏目。以图文形式展现我省关于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的产业发展和政策发布以及相关政策解读。
机关建设概述
设立了财务审计、人事管理、纪检监察、机关党建、老干部工作等栏目。以图文形式展现工业和信息化厅的财务信息、人事考核、党建信息、退休干部关怀等相关工作内容

【奋勇争先,决战决胜“十四五”】制造强国建设取得新进展

【奋勇争先,决战决胜“十四五”】制造强国建设取得新进展

时间: 2025-07-09 11:29 |来源:
ztfd.png ztsx.png ztzc.png

飞天!“嫦娥六号”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国产大飞机C919累计交付21架,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入海!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正式入列,超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出口订单不断;

…………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洛阳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考察时指出:“我们坚持走自主发展实业的道路,靠自己的力量发展工业、制造业,这条路是走对了!”

近年来,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新型工业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制造强国建设取得新进展。我国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由2020年的31.3万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40.5万亿元,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15年保持世界第一。中国制造彰显出的坚实底气、创新动能、澎湃活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攻坚,关键核心技术不断突破,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不断提升——

北斗三号汇集全国400多家单位联合攻关,通过星间链路技术实现“太空搭桥”,建成由数十颗卫星编织成的“天罗地网”。

从无到有,服务全球。如今北斗系统芯片、终端、服务实现100%国产化,已成为向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定位、导航与授时服务的重要新型基础设施。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动关键核心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国产高刚度、高精度、高可靠性负载500公斤重型工业机器人研发成功;28纳米光刻机完成产线验证,国产化率突破83%……

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从2020年的15.1%提高到今年一季度的15.7%。创新这一“关键变量”,加速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的“最大增量”。

创新,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前景广阔,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系统推进——  

传统产业改造成效显著。钢铁行业有171家企业完成或部分完成了超低排放改造和评估监测;轻工科技百强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2.82%,发明专利数量累计超过19万件……

今年5月,全国电机制造、船舶及相关装置制造、锅炉及原动设备制造等行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3.3%、12.8%、11.8%,瞄准“更新”与“创新”,传统产业实现“老树发新芽”。

抓取、放置、折叠、移动……上海张江的智元机器人数采工厂中,员工正手把手地教机器人完成各种动作。得益于自研一站式开发平台、业界首个通用具身基座模型,智元人形机器人的生产能力得到提升。

当前,我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是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四成以上产品产量位居全球第一。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产业升级的脚步不断提速。

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加速崛起。新能源汽车产销连续10年位居世界首位;今年以来,我国企业在人形机器人、无人机、细胞和基因治疗药物等标志性产品上接连取得突破……这些标志性成果不仅为相关产业构建技术底座,更持续释放新质生产力的乘数效应。

升级,逐“绿”向“智”,发展动力持续增强—— 

作为投产即实现“近零碳排放”的智能生态工厂,奥迪一汽新能源公司长春生产基地应用数字孪生、3D视觉“鹰眼”等技术,实现了100%焊接自动化、100%全零件自动转运。

智能制造澎湃产业新动能。当前全国已累计培育421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建成万余家省级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推进近万家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

绿色转型绽放产业新气象。截至2024年底,我国国家级绿色工厂达6430家,实现产值占制造业总产值比重约20%。

“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持新老并举、实数融合,锚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全面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李乐成表示。

编辑手记

走自主创新的发展路子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薄弱基础,到如今规模稳居世界首位,中国的制造业正在实现跨越式发展,朝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稳步迈进。

“高端制造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综观全球货架,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持续迭代升级,背后离不开科技赋能。建设制造强国,必须加强技术研发,走自主创新的发展路子,不断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新征程上,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必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殷乐)

来源:《人民日报》7月8日第1版报道,记者:王政、刘温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