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盖领域更广,参与行业更多,合作成果丰硕……一起回顾第六届服务型制造大会精彩瞬间
12月2日,第六届服务型制造大会在浙江省杭州市举办。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谢少锋、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柯吉欣出席大会并致辞。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所长陈立辉主持全体会议。
谢少锋指出,工业和信息化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发展服务型制造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举措。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我国服务型制造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政策体系日益完善,创新模式不断涌现。下一步将积极引导服务型制造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向科技创新源头拓展,提供科技性服务和创新性服务。完善新时期推进服务型制造的政策体系,加快组织服务型制造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进一步明确服务型制造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使命任务,深入开展服务型制造标准化工作。培育一批专业性强的生产性服务企业,打造服务型制造领域国际品牌。推动新兴技术深度融入服务型制造,形成适应新需求、新变化的服务型制造新模式。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研究制定推动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高质量的科技服务业全面助推服务型制造向高端服务、高价值服务迈进。持续开展“服务型制造万里行”,着力培养国际化高端人才。
柯吉欣指出,浙江高度重视发展服务型制造,在全国率先开展省级层面的服务型制造区域试点工作,服务型制造重点企业、城市数量均居全国首位,服务型制造整体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锚定全面建成高水平创新型省份战略目标,浙江将深入推进服务型制造创新生态体系改革,在企业分级分类培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统计监测等方面强化制度创新。紧紧围绕“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重点行业,促进服务型制造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模式创新。充分发挥服务型制造发展促进会、服务型制造研究院等机构作用,深化先进经验、适用技术、典型模式、标准规范等应用创新,为服务型制造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浙江样板和浙江经验。
牢牢把握前沿趋势,共话服务型制造助力新型工业化
本届大会以“服务型制造助力新型工业化”为主题。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党委书记、常务副会长兼理事长朱宏任进行主题交流与分享。他提出,发展服务型制造,是我国充分把握全球产业发展大势、全力支撑新型工业化建设、全面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推进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有利于增进产业融合度、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有利于在融合创新过程中满足用户需求、激活产业活力。他建议要树立产业融合发展观念,构建一体化产业政策体系。要加强服务型制造走进地方、走进企业,激发企业内生创新动力。要强化服务型制造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提升数据要素乘数效应和数智技术赋能能级。要加强服务型制造龙头企业和品牌建设,构建大中小企业互补协同、特色发展的产业生态,构筑和巩固服务型制造发展新格局。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党委副书记、主任刘江强调了标准与认证是助力服务型制造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他表示,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可以为服务型制造提供统一的规范和要求,有助于优化工作流程、提高效率和协同性,有助于消除贸易壁垒,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商品和服务交换,有助于加速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推动行业进步。
中国发展出版社社长王忠宏介绍了在全球许多国家重新审视制造业重要性、强化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以及人工智能等科技重塑产业与城市发展新模式的背景下,加强服务型制造领域国际合作的重要意义,将有利于培育壮大企业和产业主体,强化产业和地区间、国家间分工协作,促进产业升级与城市功能的良性互动,助力构建持续健康发展的新格局。
吉利控股集团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沈源、和利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副院长黄劲松分别交流了服务型制造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的实践经验。
全新发布《中国服务型制造区域发展指数(2024)》,洞察区域服务型制造发展新态势
为科学合理评估我国服务型制造区域发展水平和态势,会上中国服务型制造联盟发布了《中国服务型制造区域发展指数(2024)》。该指数是继第四届大会首次发布《服务型制造区域发展指数(2020)》以来的又一重要成果,进一步构建和优化了发展基础、生态基础和发展成效三个方面共20个指标,更加强调各地区“发展基础”的增速和潜力,“生态基础”的配套能力,因推行各项举措而产生的“发展成效”。指数显示,2018—2023年,我国服务型制造发展水平呈持续上升态势。浙江、江苏、山东、广东、上海等15个地区服务型制造发展领先。指数还从深化模式场景创新、推动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建设、创新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加强跨地区交流合作等方面给出提升建议,将为各级政府探索差异化的服务型制造发展模式,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有益参考。
发布系列服务型制造著作,提供服务型制造知识普及和实践指导
大会还发布了《服务型制造 助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和译著《服务型制造之路:产品服务系统实施指南》。书中详细阐释了服务型制造的发展背景、概念特征、战略意义以及实践知识框架等,总结了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发展经验以及世界先进企业实践经验,为读者提供服务型制造知识普及和实践指导。《服务型制造典型案例集(2024)》面向装备制造行业、消费品行业、电子信息制造行业和共享制造领域,列举了26个模式创新、应用成效显著并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展示重点行业领域在服务型制造路径探索方面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成果。
发布五项团体标准,发挥标准在产业融合中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制造企业服务型制造成熟度评估模型》等五项团体标准也于会上发布,旨在深入贯彻执行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服务型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加快建设统一融合、先进适用、覆盖全面的服务型制造标准体系,切实帮助企业筛选服务型制造业务并测算服务收入、评估企业在服务型制造领域的发展水平和能力,并为企业提供产品服务系统规范化、通用化的参考架构体系。
大会还举办了“服务型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解读”和“数字技术人才培养国际合作交流会议”等系列活动。
启动“服务型制造评估体系工作”,有序推动服务型制造标准体系建设
“服务型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解读”活动集聚政府、行业协会、研究机构、产业联盟和企业代表等多方力量,围绕推进标准研制、应用与实施,会上启动了“服务型制造评估体系工作”,进行了《服务型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解读,开展了服务型制造标准经验分享、交流对话,多方携手致力发挥标准对于服务型制造健康有序发展的指导、规范、引领和保障作用。
聚焦“数字素养与可持续”,推动数字技术人才能力提升和国际交流
“数字技术人才培养国际合作交流会议”聚焦“数字素养与可持续”,邀请来自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世界互联网大会(WIC)、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中国欧盟商会(EUCCC)、葡中工商会 (CCILC)、日本经营品质学会以及国家信息中心(SIC)、中国通信学会(CIC)、中国服务型制造联盟、国家卓越工程师实践基地(数字技术领域)的嘉宾代表,就数字技术人才的能力框架、培养路径以及国际合作模式等议题进行交流分享,共同探讨了大力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全球视野的高水平数字技术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意义、先进技术和实践经验,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携手迈进更加美好的“数字未来”提供新思路和新方向。
大会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主办。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司局和浙江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有关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同志,有关专家、国际组织代表、企业及行业协会代表约500人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