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聚焦│政府工作报告在各地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引发热烈反响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落实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部署的重要一年。3月5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强代表国务院,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第一时间组织干部职工聆听学习报告并展开热烈讨论,多位“一把手”结合实际学精神、谈感悟、话落实。
大家纷纷表示,政府工作报告通篇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递了“强信心、促发展”的强烈信号,凝心聚力、令人振奋、催人奋进。“高质量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新质生产力”“新型工业化”“数字经济”“未来产业”等热词,充分体现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重大意义,为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下一步,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全国两会精神,聚焦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
“政府工作报告通篇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展开,‘上接天线、下接地气’,重实干、鼓干劲。报告强调,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这为我们未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河北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全力稳定工业运行,促进钢铁、石化等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支持发展材料级产品,培育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人工智能、人型机器人未来产业,支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持续向上突围,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提供强大物质技术基础。
“作为全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黑龙江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牢把握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坚决扛起维护国家产业安全重大政治责任,发挥具有较好资源禀赋、良好生态环境、较强科研能力、坚实产业基础和特殊区位条件的‘五大优势’,加快构建‘4567’现代化产业体系,坚定不移推动工业转方式调结构,持续完善产业科技创新体系,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韩雪松表示,下一步,黑龙江将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李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部署,聚焦科技创新、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智转数改等重点方向,推进“五个加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贡献龙江工业力量。一是聚焦新型工业化,加力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上打造新赛道。二是聚焦新型工业化,加力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上构筑新优势。三是聚焦新型工业化,加力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上实现新突破。四是聚焦新型工业化,加力在推动智转数改上培育新动能。五是聚焦新型工业化,加力在推动绿色化发展上激发新活力。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张英表示,政府工作报告对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预期目标、政策取向和重点任务作出全面部署,突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任务明确、举措务实,对上海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建设“五个中心”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立足上海产业经济和信息化工作实际,胸怀‘国之大者’,坚持‘四个放在’,紧紧围绕‘三个创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张英表示,上海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紧扣“链式创新”着力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加大“三化”技术改造力度;紧扣“范式创新”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打造生物制造等新增长引擎,加快创建未来产业先导区;紧扣“模式创新”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更好发挥数据要素、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工厂对产业转型升级的赋能作用,深入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融合发展,加快把产业信息化“施工图”高质量转化为“实景画”,砥砺前行、聚力攻坚,努力在践行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担当新作为、展现新气象。
“政府工作报告全面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充分反映了民心民意、各方关切,提出的各项政策举措符合实际、贴近群众和企业。”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朱爱勋表示,报告内容干货满满、令人振奋、催人奋进。特别是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等重点任务,为江苏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制造强省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
朱爱勋表示,江苏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决扛起“走在前、挑大梁、多作贡献”的责任担当,发挥好工业大省“压舱石”作用。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1650”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巩固提升优势产业、加速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着力补齐短板、拉长长板、锻造新板,不断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新型电力装备等5个世界一流、新材料等5个国际先进、航空航天等6个全国领先的“556”集群方阵。以“智改数转网联”为抓手,建设数实融合强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力,不断塑造产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推进全省新型工业化走在前、做示范,努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作出更大贡献。
“过去一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战线一项项爬坡过坎的成就鼓舞人心,传统产业加快升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未来产业有序布局,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果丰硕,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第四代核电机组等高端装备研制取得长足进展。”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张海波表示,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
张海波表示,新征程上,山东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重要指示要求,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为总抓手,以实施工业经济头号工程为牵引,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为方向,深入实施先进制造业聚力攻坚行动,努力在推进新型工业化中勇闯新路、勇挑大梁。一是全力抢占高端化赛道。二是全力用好智能化引擎。三是全力擦亮绿色化底色。四是全力走好集群化路子。
“政府工作报告通篇贯穿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彰显了政治高度、发展厚度、奋进力度、民生温度,是一个维护核心、顺应民心、鼓舞人心的好报告。”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化厅党组书记、厅长卢军表示,政府工作报告释放了抓实体、重制造、强产业的鲜明信号,深感责任如磐重千钧,唯有使命在肩思奋进。
卢军表示,湖北将继续立足经信所能、服务国省所需,围绕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等重点任务,聚焦“五个以”路径指引,坚持“五维并重”,突出“五业并举”,全面推进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的四化同步发展。力争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加快五大优势产业全面突破、9个新兴特色产业竞相发力、“51020”现代产业集群持续壮强,努力以经信之为担当省之要事、以工业之稳支撑全省经济之稳、以新型工业化之进催生新质生产力之变,筑牢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的坚实支撑。一是以流域综合治理倒逼产业转型。二是以供应链思维引领产业升级。三是以“双集中”办法优化产业布局。四是以信息化促进数实融合发展。五是以共同缔造理念提升行业治理。
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王永超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作出“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提升东北和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有效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等重要部署,为加快广西新型工业化提供了机遇,也赋予了使命重任。
“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重大方略要求,牢记嘱托,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发挥沿边临港优势、用好平陆运河等宏大场景,深入实施新一轮工业振兴三年行动,以产业布局全景图为牵引,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导向,以企业、项目、链条、集群为发力点,加快推进工业提质扩量增效、建设制造强区。”王永超表示,广西将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做好四篇强产业大文章;二是着力补链强链延链;三是着力抓项目扩投资;四是推进企业培优育强。
“政府工作报告对‘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等进行了部署,为我们做好2024年工作指明了方向。”海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刘立武表示,当前,海南正在利用独特的政策优势、开放优势、资源优势和绿色优势,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海南自由贸易港,推进海南新型工业化八大行动25项任务落地见效,以实际行动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刘立武表示,海南将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坚持补链强链,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围绕生物医药产业、高端食品加工产业、可降解材料产业等,大力发展生物制造产业集群。围绕烯烃、芳烃、天然气三条主线,大力发展石化新材料产业集群。围绕2030年全岛停售燃油车目标,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二是坚持创新引领,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利用地理纬度优势,“向天图强”,加快卫星火箭生产组装等项目建设,培育航空航天装备产业集群。利用海洋深度优势,“向海图强”,打造风电和海工装备产业集群。利用生态环境优势,“向绿图强”,创建一批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绿色产品,打造海南自贸港新型工业化底色。三是坚持特色发展,逐步壮大数字经济。利用数据安全有序流动政策优势,“向数图强”,打造具有海南特色的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加快建设以游戏出海等场景为基础的数据跨境流动机制。谋划建设“万兆自贸港”,加快2条国际海缆和海底数据中心建设。在卫星互联网、来数加工、通用AI等特色领域发力,抢抓新赛道新机遇。
“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论述,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积极服务国家战略腹地建设需要,坚持工业兴省制造强省不动摇,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坚决挺起经济大省的工业‘硬脊梁’”。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翟刚表示,下一步,四川将重点从四个方面发力:一是全力以赴稳定工业增长。坚决扛起经济大省“挑大梁”责任,推进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实施“工业投资提升年”行动,积极对接重大生产力布局。深化“三品”行动,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打造“四川制造”精品。二是加快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以标志性产品培育为牵引,推动重点领域补短板、锻长板、建新板。培育壮大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无人机等新兴产业,布局新一代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打造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三是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企业为主体的新型研发机构,推动创新资源向企业和高能级创新平台配置。四是深化高端绿色智能转型。实施制造业“智改数转”专项行动,引导企业乘“云”而上、借“数”发展。实施工业节能降碳、制造过程清洁化提升、资源集约循环利用、绿色低碳技术研发推广“四大行动”,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形成绿色生产力。
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敖鸿表示,贵州工业战线将切实把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按照政府工作报告要求狠抓2024年各项重点任务落实,汇聚大抓工业、大兴工业、大干工业的强大合力,加快构建富有贵州特色、在国家产业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出大力建新功。
敖鸿表示,贵州将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加快建设“六大产业基地”。全面落实“富矿精开”要求,着力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巩固提升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积极布局未来产业,加快把资源禀赋比较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二是大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围绕“一图三清单”,精准完善产业链图谱,加快推动拟招企业转化为在谈项目、在谈项目转化为在建项目、在建项目转化为实物增量。三是着力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引导企业围绕产品抓技术创新、面向市场抓产品开发,加快推进企业“智改数转网联”,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四是扎实推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强化落实“亩均论英雄”,多措并举提升开发区综合承载能力。五是梯度培育工业企业队伍。推动形成大中小企业首尾相连、互为供需、融通发展的发展生态。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寇杰表示,当前,云南工业和信息化系统持续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论述,牢牢把握新型工业化关键任务,积极应对各项风险挑战,取得了积极成效。2023年云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2%,全省工业投资增长19.1%,以硅光伏、新能源电池为代表的电子行业增加值连续18个月实现25%以上的增速,成为工业第四大支柱行业。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云南实施“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的承上启下之年,做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意义重大。“我们将立足云南实际,坚持工业立省、制造强省,牢牢把握工业稳增长第一要务,全力以赴稳工业经济增长;加快重塑烟草、有色、钢铁、化工等传统产业新优势;巩固提升绿色硅、铝及新能源电池等产业;加快培育生物制造、新材料、光电、氢能、储能等新兴和未来产业;加快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大力承接产业转移,全力打造‘3257N’现代化工业体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云南新篇章作出应有的工业和信息化贡献。”寇杰说。
“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全国两会精神,聚焦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确保工业经济质效提升。”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韩显明表示,甘肃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立足国家所需、甘肃所能,聚焦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巩固提升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二是持续实施链条韧性培育锻造行动、科技创新引领赋能行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行动、数实融合提质增效行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行动、企业竞争力突破提升行动,增强县域工业发展活力,重塑甘肃工业发展竞争新优势;三是一以贯之大抓工业、大兴工业、大干工业,以非常之志、谋非常之策、举非常之力、用非常之招强工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取得新成效。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将紧紧围绕这一目标任务,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着力构建具有新疆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副厅长赵曦峰表示,2024年,新疆将加大企业技术改造支持力度,大力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强链、新兴产业建链,加快建设“八大产业集群”,梯度培育优质中小企业。同时,聚焦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一体推进风电、太阳能、抽水蓄能、储能等新能源产业协同发展,打造国家大型清洁能源生产基地。推动氢能产业示范区建设,加快氢能规模化应用。加快推进伊犁原料药基地和中药材产业链建设,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因地制宜加强未来产业前瞻性研究。此外,还将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5G场景应用,打造一批5G全连接工厂和工业互联网示范项目,以产业数字化带动软件开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为新疆产业发展插上数字化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