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向“实”而行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赢得大国竞争主动的迫切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物质支撑”。为什么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它有哪些特征和要求?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应该在哪些方面重点发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关系我们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要把握人工智能等新科技革命浪潮,适应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要求,保持并增强产业体系完备和配套能力强的优势,高效集聚全球创新要素,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丛亮:“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既有短期紧迫性,也是长期战略性的需要。当前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经济、政治、环境发生了深刻复杂的变化,国家之间围绕产业的竞争更加激烈,只有加快建设现代化的产业体系,才能够有效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筑牢国家发展的安全根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工业、农业、服务业和基础设施发展迈上了新台阶。2022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近30%,连续13年位居世界首位;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服务业发展日益壮大,撑起了国民经济“半边天”;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建成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和世界级港口群,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现代化的工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最重要的基础和核心。今年,很多创新性、标志性装备取得突破,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5月28日,C919从上海开启首次商业载客飞行。6月6日,我国首艘国产大型邮轮顺利出坞。从上天入海的大国重器,到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每一个片段,都连接着巨大市场,牵动着亿万人群。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辛国斌:“重视实体经济、发展实体经济,是由我国国情所决定的。我国有十四亿多人口,老百姓衣食住行用,经济社会运行发展,离开了实体经济是不行的,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有能力供给我们。因此,制造业必须筑牢。”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全球门类最为齐全、产业体系最为完整的制造业,但同时也应该看到,产业体系大而不强、全而不精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改变。在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实体经济为重,防止脱实向虚;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不能贪大求洋;坚持三次产业融合发展,避免割裂对立;坚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能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坚持开放合作,不能闭门造车。
辛国斌:“一段时期以来,一些地方对传统产业的发展产生了认识上的偏差,比如把钢铁、石化、有色、建材等高载能产业等同于落后产业、夕阳产业。实际上,这些产业能耗、排放总量更多是由于产业特性及规模总量所决定的,并不意味着落后。”
辛国斌:“对这部分产业实施技术改造升级,不仅能够拉动大量的投资需求,还能够催生新的增长点,所以说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企业,落伍的产品。今年,我们将研究制定支持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专门政策,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巩固延伸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引导产业合理有序梯度转移,增强制造业根植性。”
现代化的农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根基。会议指出,要更加重视藏粮于技,突破耕地等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限制。
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邓小刚:“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本要求,粮食安全是最基本最关键的安全,是国之大者。只有农业稳了,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有可靠保障,我们才不会在吃饭问题上看别人的脸色,被别人卡脖子。坚持用现代设施拓展农业生产空间,突破耕地、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限制,不断拓展农业生产可能性边界。”
邓小刚:“今后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推进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加强东北黑土地保护,把粮食安全的根基打得更牢更扎实,把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稳、更放心、更安心。”
科学技术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吴朝晖:“一是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瞄准事关国家发展和安全的战略性产业领域,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保证战略性产业的创新链供应链自主可控;二是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瞄准科技前沿领域超前部署,引领带动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开辟更多的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优势。”
吴朝晖:“第一是强化企业科技创新决策方面的主体地位;第二是强化企业科研组织的主体地位;第三是要强化企业在研发投入的主体地位;第四是要强化企业作为成果转化的主体,进一步发挥企业的创新作为应用者的作用。”
商务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陈春江:“今年以来,我们把吸引外商投资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概括地讲是聚焦‘三个着力’促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着力扩开放,着力促招商,着力优服务。今年1到5月,高技术产业引资增长7.5%。其中研发与设计服务引资增长49.8%,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开放合作。”
陈春江:“今年前5个月,‘新三样’出口成为外贸新亮点,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光伏电池出口分别增长172.4%、78.5%和25.2%,有力推动了汽车、电气机械等产业开放发展。进口方面,充分发挥进口博览会的作用。5届进博会,已发布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约2000项,很多都是‘全球首发、中国首展’,促进了产业创新发展。”
丛亮:“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坚持系统观念,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统筹稳增长和调结构,夯实发展基础;统筹强支撑和促融合,增强创新能力;统筹补短板和锻长板,守住安全底线,加快建设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