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成员
党组书记、厅长: 韩宏琪
党组成员、纪检监察组组长: 刘卫阳
党组成员、副厅长: 刘 波
党组成员、副厅长: 张康宁
党组成员、副厅长: 朱 磊
二级巡视员: 羌 薇
二级巡视员: 郭正强
二级巡视员: 王殿坤
机关建设概述
设立了产业政策、工业法规、运行监测、规划投资、科技动态、高新技术、节能综合利用、安全生产、原材料工业、装备工业、汽车工业、消费品工业、电子信息、无线电管理信息化产业、招标监管、大数据、县域工业、非公经济、融资服务、中小企业服务、中小企业发展、盐业管理等栏目。以图文形式展现我省关于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的产业发展和政策发布以及相关政策解读。
机关建设概述
设立了财务审计、人事管理、纪检监察、机关党建、老干部工作等栏目。以图文形式展现工业和信息化厅的财务信息、人事考核、党建信息、退休干部关怀等相关工作内容

新年伊始 各地开足马力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新年伊始 各地开足马力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时间: 2023-02-28 08:09 |来源:
ztfd.png ztsx.png ztzc.png

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技术创新的主战场,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领域,中国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有高质量的制造业作为支撑。

1月初,全国工业和信息化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总结了2022年工作,并部署2023年重点任务。《人民邮电》报记者梳理2023年重点任务发现,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是今后一段时间行业工作的重点。

农历新年前后,全国多个省级行政区工业和信息化部系统陆续召开工作会,传达学习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的同时,也结合当地实际给出了详细的发展计划。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往年继续巩固制造业的中心地位以外,今年各地亦高度关注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高质量发展。具体而言,主要表现为三个特点:集群化发展、智能化转型和创新性引领。

 
 
 
 
集群化发展
 
 
 
 
此前,工业和信息化部表示,我国制造业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需要下更大力气推动解决。下一步将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与推进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紧密结合,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制造业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相关研究指出,空间集聚效应节约了企业交易成本,知识外溢效应优化了区域创新环境,资源整合效应增强了产业竞争优势。产业集群对推动企业专业化分工协作、有效配置生产要素、降低创新创业成本、节约社会资源、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近几年在地方的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文件中亦多有体现。比如,广东省聚焦制造业当家“大产业”,把集群发展和转型升级作为锻造制造业“顶梁柱”的重要抓手。提质壮大现有的8个万亿级支柱产业集群,再打造若干新的万亿级产业集群,培育若干五千亿级新增长引擎。分门别类实施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专项行动。

江西省依托先进制造业集群等载体,推动高水平“请进来”“走出去”,着力畅通国内外产业循环。

江苏省加大制造业投资力度,系统布局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型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先进制造业集群能级。

天津市谋划央企与地方共建产业园区,积极承接优质制造业、科技创新资源、现代服务业企业和项目,引进一批总部企业和项目。

河北省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行动,做强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光电与导航、生物医药等一批产业示范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8%。

辽宁省提出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专项行动,支持沈阳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集群加快发展,做强做大航空装备、船舶与海工装备、数控机床等12个有影响力的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壮大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1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智能化转型
 
 
 
 
智能化是全球制造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指明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前进方向。如何加速数字技术在制造业的应用推广,以“鼎新”带动“革故”,推进制造业发展模式向智能化转型,再塑中国制造新优势,成为题中应有之义。

上海市提出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工业软件攻关突破,实施智能工厂领航行动,培育一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标杆。

辽宁省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培育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数字经济领军企业,做大做强集成电路装备、软件、工业互联网等一批数字产业集群。

福建省提出加快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现代纺织服装等支柱产业提质增效,促进食品、冶金、建材、工艺美术等传统产业提档升级,推进新材料、新能源、生物与新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积极引进制造业高端项目,组织实施省重点技改项目1000项以上。聚焦质量品牌建设,引导企业以高标准引领高质量,以高质量创建名品牌。

山东省提出加快5G、千兆光网、数据中心等建设应用,打造应用场景100个以上,培育融合应用示范企业100家左右。

 
 
 
 
创新性引领
 
 
 
 
创新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提升实体经济发展水平的核心。数字经济时代,要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促进高质量制造业发展,首先应该大力推动全行业的创新,充分发挥其他产业对制造业的反馈作用。

在今年各地区的制造业领域,创新性引领亦是着墨较多的地方。北京市提出打造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创新,着力构建国际一流的创新生态。

上海市提出加快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扩投资、提产能、增效益,推动一批引领性强、带动性大、示范性好的高能级产业项目落地。引导外资更多投向先进制造业等领域。

江苏省提出一些创新性引领的量化目标,比如争创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00家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30家以上,抢占产业链发展的重要节点,让“小块头”释放出大能量。争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平台载体。

江西省着力构建以数字经济为引领、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天津市提出加力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深入实施智能制造赋能、绿色制造等工程,打造行业级和区域级工业互联网平台。

 

 

来源:《人民邮电》报2月2日第07版报道,记者:方正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