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辉:强化上下游协同,推动新能源产业集群高端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所长、中国服务型制造联盟理事长陈立辉在接受南方日报、南方 专访时表示,构建面向未来的产业链、供应链需要积极发挥整车企业的“链主”引领作用,以核心技术来创新突破,强化零部件企业的协同创新,不断壮大广东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疫情以来,广东汽车产业持续面临原材料价格上涨、供应链不稳定等问题。如何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一是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持续关注汽车产业链供需情况,进一步畅通原材料、芯片、电池产供信息渠道,完善上下游合作机制。例如,由广东省工信厅指导,电子五所联合广汽等产业链上下游近80家单位,成立“广东省汽车半导体和元器件应用产业联盟”,通过开展“走进系列”供需对接交流活动等,支撑企业持续进行风险管理评估,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二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管理水平,以汽车芯片为例,通过梳理短缺汽车芯片产品清单,进一步把关注重心从原来的系统、模块层级下探至半导体层级。同时做好半导体元器件的统型管理,从而实现不同控制组件中相似性能芯片用同一款芯片进行替代,简化技术框架,降低复杂性成本。
三是加强汽车产业前瞻布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发挥地方政府和行业龙头企业的关键牵引作用,引导整车、零部件和芯片企业协同创新,支持开展推广应用、技术攻关、产能提升等工作。
广东提出打造全球先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这有什么特点?
相比其他7个万亿级的产业集群,广东汽车产业集群的特点在于,第一,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标志着我省高端制造业的崛起。如今,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已达世界领先水平,我国汽车在全球的销量也在不断提升,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其中我省的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全球第一,广汽埃安在全国新能源新势力企业中销量第一。
第二,汽车产业不断注入新力量,具有跨界融合发展的特点。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比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电池、电机、电控等,正代替传统的变速箱、发动机、底盘成为新的技术,我省的新技术产业规模大、实力强,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形成了很好的协同。
第三,汽车产业规模庞大,涉及面广、带动性强。作为我国汽车生产和消费第一大省,广东近年来不断增强汽车产业集聚效应,围绕广汽、比亚迪、小鹏等整车企业,在广州、深圳以及肇庆、惠州等地逐步形成一批汽车制造业园区。目前,广东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汽车制造业产业链、上下游配套。汽车产业产值的万亿级突破,将进一步促进广东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成为引领未来汽车领域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推动广东汽车产业集群发展中,如何整合各方资源发挥协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