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成员
党组书记、厅长: 韩宏琪
党组成员、纪检监察组组长: 刘卫阳
党组成员、副厅长: 刘 波
党组成员、副厅长: 张康宁
党组成员、副厅长: 朱 磊
二级巡视员: 羌 薇
二级巡视员: 郭正强
二级巡视员: 王殿坤
机关建设概述
设立了产业政策、工业法规、运行监测、规划投资、科技动态、高新技术、节能综合利用、安全生产、原材料工业、装备工业、汽车工业、消费品工业、电子信息、无线电管理信息化产业、招标监管、大数据、县域工业、非公经济、融资服务、中小企业服务、中小企业发展、盐业管理等栏目。以图文形式展现我省关于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的产业发展和政策发布以及相关政策解读。
机关建设概述
设立了财务审计、人事管理、纪检监察、机关党建、老干部工作等栏目。以图文形式展现工业和信息化厅的财务信息、人事考核、党建信息、退休干部关怀等相关工作内容

攻坚克难 砥砺奋进——从政府工作报告看2022年中国发展新走向

攻坚克难 砥砺奋进——从政府工作报告看2022年中国发展新走向

时间: 2022-04-27 10:51 |来源:
ztfd.png ztsx.png ztzc.png

2022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十分重要的一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中国的“两会时间”将向世界铺展怎样的发展新图景?

5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一系列新目标新部署,传递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信号。

 
 

应对下行压力 稳增长摆到更加突出位置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全年控制在5.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主要预期目标,引发海内外广泛关注。

“这些目标是稳妥的,符合各方面预期,也体现了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基调,更加注重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占斌说。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经济增速预期目标的设定,主要考虑稳就业保民生防风险的需要,并同近两年平均经济增速以及“十四五”规划目标要求相衔接。

这是高基数上的中高速增长,是我国坚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主动作为。

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向东分析,2021年我国GDP总量超过114万亿元,在这个基础上今年如实现5.5%的增长目标,相当于5年前增长7%左右、10年前增长10.5%,对应的一年经济增量,按经济体算可以排到世界前20位。

 

这是一个仍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才能实现的目标——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重、挑战多。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下,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必须爬坡过坎。

“面对新的下行压力,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政府工作报告强调。

继续做好 “六稳”、“六保”工作,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加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推动外贸外资平稳发展,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

 

“稳”字成为今年报告的高频词,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七大政策贯穿其中,形成一揽子稳定经济的政策举措。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认为,今年经济增速预期目标设定更加接近潜在经济增长水平,实现这一目标要加强政策统筹协调,把握好时度效,形成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强大合力。

 

 

减税降费加力 助企业“焕发生机”

 

 “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为企业雪中送炭,助企业焕发生机”“引导大型平台企业降低收费,减轻中小商户负担”……

政府工作报告里这些“含金量”很高的表述,传递出对亿万市场主体的呵护。

减负力度更大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其中留抵退税约1.5万亿元,退税资金全部直达企业。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财政厅厅长刘兴云说,减税降费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有力举措。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释放多重减负红利,有助于激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实现从“放水养鱼”到“水多鱼多”“水大鱼大”的良性循环。

靶向性更强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增值税留抵退税力度显著加大;对小微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100万元至300万元部分,再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将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到100%。

 

全国人大代表、万丰奥特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陈爱莲说,去年集团仅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一项就享受逾5000万元税收优惠。今年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企业提前拿到退税,再叠加提高加计扣除比例,意味着“双重利好”。“这给制造业企业增加科研投入、提升智造能力增添了信心和底气。”

协同更高效

“今年减税降费突出特点是组合拳。既有减税、降费,又有缓税、退税,整体作用更为明显。”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委员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政府工作报告还部署具体举措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宏观政策一定要协同,才能产生‘1 1>2’的效果。”刘尚希说。

 
 

加速动能切换 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

 

 

稳中求进,稳是主基调,进是稳的保障,没有持续的发展进取,就不会有稳的大局。

政府工作报告围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亮出实招:

强源头创新,提出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支持各地加大科技投入;惠创新主体,对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实行税收优惠,完善设备器具加速折旧、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政策。

抓制造业攻坚,实施龙头企业保链稳链工程,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促数字经济发展,推进5G规模化应用,培育壮大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释放数据要素潜力。

 

“百年变局下,科技创新是‘关键变量’,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全国政协委员、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许礼进说,必须加强科技创新、模式创新和制度创新,不断增强我国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水平。

高质量发展要有科技含量,还要有绿色含量。

明确“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提出“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政府工作报告围绕绿色低碳发展的新部署,受到代表委员点赞。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作为资源型城市,我们将加快城市绿色转型升级步伐,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铜陵市委书记丁纯说。

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体制机制保障。

抓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政府工作报告系统谋划了一系列深化改革开放、优化营商环境的举措,精准施策,为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注入强动力。

 

 

守牢民生底线 汇聚攻坚克难奋进力量

 

 

“盼望生育、养老、医疗等方面继续深化改革”“希望能够拓宽收入渠道”……几天来,一份份网民给两会的留言,传递民生热点,反映百姓心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