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成员
党组书记、厅长: 韩宏琪
党组成员、副厅长: 刘 波
党组成员、副厅长: 张康宁
党组成员、副厅长: 朱 磊
党组成员、副厅长: 张 勇
二级巡视员: 羌 薇
二级巡视员: 郭正强
二级巡视员: 王殿坤
机关建设概述
设立了产业政策、工业法规、运行监测、规划投资、科技动态、高新技术、节能综合利用、安全生产、原材料工业、装备工业、汽车工业、消费品工业、电子信息、无线电管理信息化产业、招标监管、大数据、县域工业、非公经济、融资服务、中小企业服务、中小企业发展、盐业管理等栏目。以图文形式展现我省关于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的产业发展和政策发布以及相关政策解读。
机关建设概述
设立了财务审计、人事管理、纪检监察、机关党建、老干部工作等栏目。以图文形式展现工业和信息化厅的财务信息、人事考核、党建信息、退休干部关怀等相关工作内容

7月24日,以“聚势新引擎智绘新蓝图”为主题的“政银研企”生态共建会暨中国银行陕西省分行科技金融创新举措发布活动在西安召开。该活动在省委金融办、省科技厅、省工信厅、省知识产权局指导下,由中行陕西省分行主办,中银集团多家附属公司联办。来自全省相关高校院所以及投资和服务机构的30多家科创领域领军企业代表,共300余人参加本次活动。活动现场,《中国银行陕西省分行支持陕西省科技创新的十六条措施》正式发布。该《措施》立足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陕西科技创新发展新需求,紧扣陕西省科技创新重点工作部署,聚焦“人才—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是为助力科创企业成长、赋能区域科技发展量身打造的金融服务方案。中行陕西省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该行深度融入陕西省产业发展格局与科技创新规划,全面服务全省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全力支持“一院一所三校一平台”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设,持续助推省级34条重点产业链转型升级,助力省内科创企业发展行稳致远。截至6月末,中行陕西省分行已累计为陕西省近2600户科技企业提供授信超800亿元,重点科技客群授信覆盖度达40%。(记者:杨光)

7月23日,省统计局发布上半年陕西经济运行情况: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828.0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5%。省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胡清升说:“上半年,全省上下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聚焦聚力打好‘八场硬仗’,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经济运行持续向新向好,呈现总体平稳、质效提升的发展态势,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782.27亿元,同比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6807.07亿元,同比增长6.4%;第三产业增加值9238.67亿元,同比增长5.1%。农业生产总体平稳。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0%。种植业总体平稳,产值同比增长3.1%。畜牧业产值同比增长2.0%,较一季度加快0.6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较快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2%。能源工业持续较快增长,增加值同比增长8.5%。非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5%。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9%,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4%,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7.9%。工业产品产量保持稳定,汽车产量同比增长25.2%,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30.3%;太阳能电池产量同比增长44.8%。服务业稳步增长。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其中,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6%。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9.8%,其中,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6.3%,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22.4%。民间投资活力增强,同比增长13.8%,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民间投资同比增长37.2%。消费市场加快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79.82亿元,同比增长6.9%,较一季度加快1.5个百分点。全省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9.3%。消费品以旧换新持续显效,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同比增长36.3%,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6.6%。网上零售持续活跃,限上单位消费品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零售额同比增长23.6%。对外贸易承压向好。进出口总额2445.14亿元,同比增长7.5%,较一季度加快9个百分点。“新三样”产品出口持续快速增长,同比增长37.8%,其中电动汽车增长1.1倍。(记者:苏怡)

2024年2月28日,西安浐灞国际港,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投入运营,服务范围覆盖中亚、东南亚及跨里海沿线国家。2025年6月10日,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中国·西安哈萨克斯坦码头投入使用,成为中国向西开放出境“第一站”。作为首届中国—中亚峰会的重要成果之一,两个码头的投用推动西安和阿拉木图更加紧密连接,实现从“点对点”向“枢纽对枢纽”的运输升级,也为推动双方各领域务实合作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迈进注入了新动能、创造了新机遇。运营能力再提升——贸易交流更密切6月10日,在哈萨克斯坦,中欧班列(西安—阿拉木图杰特苏)首发班列抵达仪式举行。这标志着中国·西安哈萨克斯坦码头正式投用。蓝图变成现实,让西安自贸港建设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袁小军心潮澎湃:“看到客户对这个项目充满期待,我觉得所有努力都是值得的。作为投资运营主体,我们将加快提升运营能力,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和哈萨克斯坦企业走进中国提供更多更适用、更公平、更开放的新平台,以及更低物流成本的通道。”这是友谊的硕果。中国·西安哈萨克斯坦码头由西安国际港集团与哈铁海关公司合资建设,具有装卸堆存、运输换装、存储展示、综合办公4个功能;场站及堆场面积9.2万平方米,年设计产能11.5万标箱;配备1.2公里铁路装卸线,拥有“1100+”标准箱堆存能力,可满足大规模商贸和物流需求,将成为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国际物流运输的“新支点”。这是开放的前沿。连接两个码头的中欧班列(西安)多次刷新纪录:首个开行西安至波兰斯瓦夫库夫宽轨直达专列;首个开行跨里海穿越马尔马拉隧道线路;“四去三回”双向高频运行,成为全国开行密度最大的全程时刻表班列……据国铁集团统计,今年1月至5月,中欧班列(西安)开行2670自然列,同比增长41.5%。其中,中亚方向开行703列;运送货物总重305.9万吨,同比增长52.3%;发送集装箱27.1万标箱,同比增长35.4%。这是发展的脉动。经过一年的高效运转,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不仅有力提升了中哈两国的货物集结、分拨能力,还为进出口、过境货物提供了优质服务,为企业开展国际贸易提供了更多合作机会。截至今年5月底,该码头已累计转运货物超18万吨。“数字化”转型再升级——智慧码头服务优“口岸换装更快,货运时间更短,货运服务更优。”西安普菲特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想对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的高效运行赞不绝口,“合作以来,口岸换装时间从以往的3天至4天,提升至当天3小时内完成。不仅如此,货物装箱、运输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提升,帮助企业拓展了更多业务。”在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的助力下,西安普菲特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发往中亚等地的货物从2023年的1200多柜提升到如今的3000至4000柜。此外,该公司在阿拉木图设置了办事处,可为客户提供更多增值服务。李想介绍:“如今,我们公司可以将业务拓展到中亚的各个方向。”如此显著的效率提升,得益于全流程数字化服务的转型升级。“过去每趟班列都需携带大量纸质单证随车运输。货物抵达口岸后,需对集装箱货物的纸质单据进行人工审核,完成审核后方可办理换装通关手续。光是审核每个集装箱约两厘米厚的纸质文件,就耗费了大量时间。”中哈(西安)商贸物流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蒋昊辰介绍,如今,通过构建数字化平台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关键单据信息通过云端即时共享,实现了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与西安国际港站集装箱装卸场区的实时联动,构建起集装箱“即到即办”的智慧调度体系。依托中欧班列智能订舱平台,客户在线提交完整资料后,国内外铁路部门和海关机构即可在线协同办理业务,大幅压缩铁路运输单据审核周期,有效降低综合物流成本,实现了智慧物流服务的转型升级。“新支点”提供新机遇——中欧班列通全球“今年,公司已接到5万多台洗碗机的订单,每天都在加班加点生产。”6月18日,陕西康佳智能家电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钊指着高速运转的洗碗机生产线说,“这款全嵌式洗碗机在智能操作、节能环保等方面进行了升级,受到海外客户青睐,订单量持续增长。”依托中欧班列(西安),康佳洗碗机的“出海”之旅更加便捷。“产品完成生产后,一天内即可装箱发货,储存、运输和中转等综合成本可降低三分之一。”陈钊说,不仅如此,中欧班列(西安)的运输时间只需15天左右,比海陆联运节省了近一个月时间。截至5月22日,康佳集团已通过中欧班列(西安)发运47个专列72个货柜,出口洗衣机、洗碗机、冰箱等产品22.7万台。满载货物的列车是“一带一路”商贸兴盛的见证。以建设国际物流运输“新支点”为契机,中欧班列正续写着新的丝路传奇。2024年,中欧班列(西安)开行4985自然列,同比增长25.1%,开行量、货运量、重箱率等核心指标稳居全国第一。在其引领带动下,西安成为全国首个累计开行中欧班列数量突破2.5万列的城市,约占全国开行总量的四分之一。站在新起点上,这支奔驰不息、联通万里的“钢铁驼队”正持续降成本、提效率、优服务,助力陕西积极拥抱世界、融入世界。“我们将加快建设俄罗斯莫斯科、阿塞拜疆巴库等场站,积极谋划匈牙利布达佩斯、白俄罗斯明斯克场站项目,实现‘枢纽对枢纽’多点升级,为陕西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注入新动能、增添新动力。”西安浐灞国际港管委会主任杨兵说。(记者:侯燕妮 蒲茜)

政府信息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