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从长期的宏观视野来看,科技创新所带来的分工细化、产业演进等会持续拓展就业空间,从而带动劳动力就业。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加快形成和劳动者技能素质的不断提升,高新技术产业正展现出越来越强的劳动力吸纳能力。紧跟技术进步的步伐,劳动者将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随着经济结构持续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增速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2.7个百分点,较一季度加快1.2个百分点。3D打印设备、服务机器人、智能手表等智能产品产量分别增长51.6%、22.8%、10.9%。当下,我国正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幸福美好的体验。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劳动力就业会有怎样的影响?有人认为,由于技术密集型产业不断实现技术对人力的替代,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发展必然会对就业构成压力。其实,近200多年来,自工业革命开始,人类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全球人口也不断膨胀,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不但没有减少就业,反而在全球人口持续增长中吸纳了越来越多的劳动力就业。从长期的宏观视野来看,科技创新所带来的分工细化、产业演进等会持续拓展就业空间,从而带动劳动力就业。
有人认为技术进步不利于劳动力就业,这样的观点之所以偏颇,是因为该观点假设劳动者技能素质不变。事实上,技术进步的同时,劳动者技能素质也在不断提升。劳动者的劳动技能短期内或许会滞后于技术进步,但随着新技术的推广普及,长期来看,劳动者技能提升在大体上同步于技术进步。几十年前,会使用电脑的多是从事复杂劳动的脑力劳动者;时至今日,个人电脑早已普及,很多普通劳动者都会使用。技术进步和劳动者技能提升之间存在着互促共进的关系。技术进步在推动产业持续升级的同时,也推动着劳动者技能素质和薪酬待遇的提升。
主流招聘平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汽车、集成电路、加工制造、航空航天等新制造行业的招聘涨幅领先;二季度电子、电器、自动化工程师和生产制造类岗位招聘薪酬环比增长0.9%。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蓝海”。
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加快形成和劳动者技能素质的不断提升,高新技术产业正展现出越来越强的劳动力吸纳能力。对此,一方面要紧扣科技创新趋势,努力提升普通院校和职业院校相关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技术素养;另一方面要着力做好在职职工的岗位技能提升培训,促使技能人才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紧跟技术进步的步伐,劳动者将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乔瑞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