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柿饼、夹心柿饼、“冰激凌”柿饼、柿子酒、柿子醋、柿子果汁……6月22日,在富平柿子优质产区——庄里试验区杨家村,琳琅满目的柿子产品及其延伸产品,让大家感受到富平柿子产业发展的甜蜜成就。
富平庄里镇杨家村党支部书记、陕西新农人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乔彬彬就是富平柿饼产业发展中的一位杰出代表。今年37岁的乔彬彬,2012年放弃了大城市的工作,毅然返乡创业,“这么好的事业就需要我们年轻人来干,把家乡特色产业做大做强。”
早在2006年,乔彬彬就利用业余时间,在淘宝开设网店,帮助村民销售柿饼,为有效解决农产品销售难开拓了新渠道,2014年他创立陕西新农人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挖掘富平柿饼产业优势,带领村民致富。
随着互联网不断发展,乔彬彬做微商,从事社区电商,搞直播带货……2017年,首批按照新标准生产的富平柿饼,正式在电商平台上线,覆盖全国各地280多万家店,浏览量达2000万次,触达上千万终端消费者。随着富平柿饼知名度大幅提升,销量也有了新的突破。
公司以柿子产业发展为依托,采用“互联网+公司+合作社+农户+集体经济”的发展模式,采用规模化种植,规范化管理,无尘化晾晒,标准化加工,自动化包装,品牌化运营。乔彬彬说,“我们公司2023年销售柿饼1500吨,销售农产品6000余吨,销售额上亿元,安排季节性用工300余人。”
“一个人富了不算富,群众富了才算富。”本着这样的想法,乔彬彬与村集体经济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以托管经营、订单代加工、青年合伙人、产业分红等模式,带动富平县11个村集体经济发展,带动青年参与产业发展超过200人。
庄里试验区杨家村的杨争川就尝到了种植柿子的甜头,他种植43亩柿子地,每亩地产柿子五六千斤,一年纯收入20多万元。
“这主要得益于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的改善。”杨争川说,原来村里都是坡地,水土流失严重,蓄水保墒能力差,种植柿子,不仅长不大,产量也低,不少地都撂了荒。如今“坡地改梯田,增地又增产”,梯田既防止了水土流失,蓄水保墒能力也很强,柿子的质量得到了保障。
富平县水土保持和移民工作中心主任周琪介绍,庄里镇杨家片区(杨家村、谷张村、王庄村)以小流域为单元,以道路为骨架,对坡面、沟道进行全面治理,采取坡改梯、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和保土耕作等措施,营造水保林1350亩,修建梯田1950亩、生产道路18公里。修建的梯田均用来栽植柿子,年产鲜柿1418万斤,生产柿饼350万斤,产值达到4200万元,可每年为群众增加收入5000余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富平县通过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渭北固沟保塬生态修复治理等工程,对区域内进行综合治理,有力夯实农业基础,调整产业结构,带动经济发展,促进生态环境改善,为北方干旱地区水土流失治理树立了良好典范。
“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配套田间道路,设置截排水沟和栽植防护林,修建梯田1.3万余亩。”周琪说,通过实施造林种草、兴修梯田、筑坝拦蓄的系统治理,层层设防、节节拦蓄,形成了从山顶到沟底完整的水土保持防护体系,区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促进了柿子产业的快速发展。
富平坚持政策推动、科技引领,县财政每年列支500万元专项资金,奖励补助柿子栽植户、新型经营主体和创新企业。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成立柿子产业研究院,合作开展科技攻关,建成专家试验园5个、高质高效示范园10个。
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培训,每年举办柿子培训会50多期,培训柿农1万多人次。同时,推进精深加工、三产融合发展。目前,柿子精深加工产品涉及柿叶茶、柿子酒、柿子醋、柿子饮料等10余种,直接从事柿子产业农户2.5万户,主产区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超过1.5万元。建成柿子长廊、柿博物馆、柿文化体验馆等旅游设施,柿子产业覆盖种植、加工、销售、观光旅游,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目前,富平县柿子栽植面积36万亩,培育发展市级以上柿子产业龙头企业8家、规上企业1家,柿饼加工产业集群带动13万人从事柿子产业发展。
学生在体验柿染艺术。
2023年,富平县鲜柿产量达28万吨,加工柿饼7万吨,产值突破65亿元,富平柿饼已成产业推动乡村振兴的典范。
如今,富平推动柿子加工合作社整体向食品工业企业转变,鼓励市场主体研发新产品,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深化“富平柿饼 甜蜜中国”品牌宣传战略,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全面推动“富平柿饼”品牌建设,向百亿级尖柿产业强县目标阔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