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业发展 >  科技动态 >  正文
2022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总体呈现稳中有进态势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1月18日(星期三)下午举行新闻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田玉龙,以及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长赵志国,运行监测协调局负责人陶青出席发布会介绍2022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并答记者问。以下为发布会实录。

 

 

2022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总体情况

 

田玉龙: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新年伊始,新春将至,借此机会给大家拜个早年,祝大家新春快乐、兔年吉祥!衷心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工业和信息化事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2022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总体情况。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各地区、各部门一道,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积极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总体呈现稳中有进的态势。稳主要体现在(三稳)工业经济回稳向好,信息通信业平稳增长,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进主要体现在(三个进一步)工业对国民经济的支撑和贡献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韧性进一步增强,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进一步加快。综合来看,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和亮点。

 

第一,工业经济回稳向好,“压舱石”作用进一步彰显。去年我们坚持把稳增长摆在突出位置,多措并举,扩投资、促消费、稳外贸,下大力气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取得积极成效。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5.5%。工业经济为稳定宏观经济提供了有力支撑。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6%,为近年来较高水平;工业拉动经济增长1.1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拉动0.8个百分点;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27.7%,较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第二,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深入推进,产业发展韧性进一步增强。我们坚持将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着力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步伐加快。科技创新取得一批重大突破性成果,去年年底,我国自主研制C919 大型客机实现全球首架交付,国产体外膜肺氧合机(ECMO)实现了整机及关键零部件的突破,获证上市并投入使用。创建了45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100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工业互联网已经全面融入45个国民经济大类,具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240家,为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工业绿色低碳转型稳步推进,2022年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4%。全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高于制造业增加值增速4.4个百分点;新产品产量保持高速增长,特别是新能源汽车连续8年保持全球第一,产销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体现出产业发展韧性和稳定性。

 

第三,信息通信业平稳持续增长,融合赋能效应进一步凸显。我们坚持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引领作用,大力培育新业态新应用。全年电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持续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去年5G基站新增88.7万个(目前已达到231.2万个,总量占全球超过60%),全国已有110个城市达到千兆城市建设标准;移动物联网连接数达18.4亿户,我国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中首个实现“物超人”的国家;5G用户达5.61亿户,在移动电话用户中占比1/3,是全球平均水平的2.75倍。加快推进融合应用,5G已在工业、医疗等多个行业领域发挥赋能效应,应用案例数超过5万个。去年加大APP治理纵深推进,有力维护用户权益。强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加快健全工信领域数据安全管理。应急通信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基础电信网络保持安全稳定运行。信息通信业为经济社会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第四,政策规划持续加力,企业发展信心进一步提升。我们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将政策和规划作为稳增长的主要着力点,持续释放政策红利,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大力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措施,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加力振作工业经济、帮扶中小企业等多项政策文件。深入组织实施27个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十四五”规划,全力抓好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重大工程协调调度和推进实施。通过这些政策推动和规划带动,为振作工业经济注入强大动力,为企业发展提振信心、增强预期。去年全年累计为各类市场主体新增减税降费和退税缓税缓费超4万亿元,其中约四成为小微企业享受,为促进中小企业纾困解难、健康稳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2023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依然严峻复杂,特别是保持一季度平稳运行还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我们相信随着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叠加发力,我们有信心有决心也有能力应对各种艰难挑战。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继续把稳增长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着力扩需求、促循环、助企业、强动能、稳预期,推动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取得新成效,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总体情况我就介绍这些。下面,我和我的同事们愿意回答大家的提问。谢谢大家!

 

答记者问

 

第一财经记者:近年来,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保持了较快发展势头,您能否介绍一下2022年的主要情况?下一步,工信部将采取哪些措施来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谢谢!

 

田玉龙:谢谢你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目前各国发展都比较快,也是减排的重要选择。2022年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又一个丰收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市场规模全球领先。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了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了96.9%和93.4%,连续8年保持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新车的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25.6%。这个数据还是很喜人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还是非常强劲的。

 

二是关键技术有效突破。量产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达到300瓦时/公斤,处于国际领先水平。驱动电机的峰值功率密度超过4.8千瓦/公斤,最高转速达到1.6万转/分钟,这些指标表明我们的关键组件部件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特别是在激光雷达、人工智能芯片、智能座舱等方面,技术也得到了较大突破,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三是品牌竞争力大幅提升。2022年自主品牌新能源乘用车国内市场销售占比达到了79.9%,同比提升5.4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出口67.9万辆,同比增长1.2倍。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排名前10的企业集团中我国占了3席,动力电池装机量前10的企业中我国占6席,我们的竞争力和品牌效应逐步显现出来。

 

四是配套设施环境日益优化。截至2022年底,全国累计建成充电桩521万个、换电站1973座,其中2022年新增充电桩259.3万个、换电站675座,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明显加快。同时我们累计建立动力电池回收服务网点超过1万个,基本实现就近回收。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已经进入全面市场拓展期,保持了快速增长态势。后续,我们主要从这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

 

一是加强政策供给。会同有关部门建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协调机制,加强央地协调联动,特别是推动落实车购税、车船税、牌照等有关支持政策。编制好汽车产业绿色发展路线图,修订发布“双积分”管理办法,适时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试点工作。

 

二是保障稳定运行。进一步研究和明确新能源汽车后续的支持政策,推进换电模式应用和燃料电池汽车示范,特别是启动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城市试点,进一步强化质量品牌建设,稳定消费市场。

 

三是支持融合创新。发挥龙头企业和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作用,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加快新体系电池、车规级芯片,以及车用操作系统等新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发展,推进“车路云”一体化发展,推动新能源汽车和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融合创新发展。

 

四是优化发展环境。严格生产准入管理,加强对投资的指导,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统筹利用国内外资源开发和布局,保障好关键原材料和零部件的供应。加快制定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健全回收利用体系。继续大力推进充电桩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断提高使用便利性,更好地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提供一个优良的设施和环境。

 

谢谢!

 

中国电子报记者:工业互联网是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路径,在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方面,持续释放积极效应。请介绍一下2022年我国工业互联网有哪些新进展?下一步,在深化工业互联网规模应用方面,有哪些部署安排?谢谢!

 

赵志国:谢谢你的提问。2022年,我们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预计将达到1.2万亿元,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是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全面建成。东西南北中五大国家顶级节点和两个灾备节点全部上线,二级节点实现了31个省(区、市)全覆盖,服务企业近24万家,培育具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达到了240余个,其中跨行业跨领域平台达到28个,有力促进了产品全流程、生产各环节、供应链上下游的数据互通、资源协同,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

 

二是“5G 工业互联网”512工程圆满收官。打造了5个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为工业企业应用5G技术提供服务支撑。在汽车、采矿等十余个重点行业建设了4000多个项目,协同研发设计、远程设备操控等20个典型应用场景加速普及,有力促进了企业提质、降本、增效。工业5G融合产品日益丰富,模组价格较商用初期下降了80%。各地掀起了5G全连接工厂建设热潮,加速5G向生产核心控制环节进一步深化拓展。

 

三是赋能行业转型呈现千姿百态。针对产业共性需求,打造了一批应用推广服务载体,培育了“低成本、轻量化”的解决方案,降低了广大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门槛。聚焦各行业特性,制定推广钢铁、电子等10余个重点行业的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指南,引导行业企业因业制宜、因企制宜开展工业互联网应用。破解短板弱项,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加快关键技术产品攻关和产业化,发布了一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进一步完善标准体系。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从三个方面发力,加快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发展,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释放产业升级动力,助力工业经济稳步回升。

 

一是优环境,加强政策引导。会同各部门、各地方扎实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确保各项工作圆满收官,研究制定促进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发展的政策举措,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用好用足财税金融相关政策,加强产融合作、产教结合,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是抓创新,增强发展动能。强化技术创新,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打好技术攻坚战,完善标准体系,破解制约规模化发展的关键短板。深化产业创新,支持电信企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工业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发挥各自优势加强联动协同,大力培育工业互联网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壮大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打造健康可持续的产业生态。

 

三是强应用,加快推广普及。加快先进工厂培育,推动企业积极利用5G等技术开展工厂数字化改造,促进新技术新场景新模式的广泛应用。加速产业集群升级,开展工业互联网“百城千园行”活动,总结推广成功案例,促进工业园区数字化绿色化发展。深化重点行业拓展,广泛开展供需对接,加强工业互联网在重点产业链普及,以工业互联网的规模化应用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党的二十大强调,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请问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安全水平和竞争力方面,工信部开展了哪些工作,下一步还将采取哪些措施?谢谢。

 

陶青:谢谢您的提问。2022年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作为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会同相关部门,有效应对超预期因素扰动冲击,我国制造业总体保持安全稳定运转,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进一步提升。一方面,坚持短期应对与长期预防并重,全力以赴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循环畅通,夯实“稳”的基础。特别是去年4月份应对疫情冲击时,迅速建立了重点产业链供应链企业“白名单”制度,以点带链、以链带面促进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搭建了汽车、集成电路、医疗物资等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的协调平台,建立了汽车企业零部件库存的“红灯”预警机制、大宗原材料供应“红黄蓝”预警协调机制等,逐一推动解决企业反映问题,保障重点产业链稳定运行。同时,系统总结应对经验,指导各地加强突发事件的预警监测,提前谋划应对预案,提升抵御风险能力。另一方面,补齐短板与培育长板同步,多措并举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增强“进”的动力,举办“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稳定国际论坛”,习近平总书记向论坛致贺信,论坛期间我们还与印尼等六国共同发起了《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稳定国际合作倡议》,聚焦产业链供应链的堵点卡点,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和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快重要基础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突破,发挥规划引领作用,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突破突围;培育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部分领域的全球竞争优势正在形成;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发挥优势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增强制造业发展的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