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地市新闻 >  正文
延安市落实六保任务 做好两篇文章 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实现健康发展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六保”“六稳”工作任务,认真做好“有中生新”“无中生有”两篇文章,进一步细化政策措施,优化发展环境,努力提升服务效能,有力推动了全市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一、千方百计力促企业稳定,实现“三个稳增不减”。2020年以来,受新冠疫情影响,延安市中小企业民营经济经历了严峻挑战。面对困境,市委、市政府在全面落实中省工作部署的同时,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发展,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确保了中小企业民营经济总体平稳发展。非公经济占比逐季回升。实现非公经济增加值463.96亿元,占GDP比重29%,分别比前三个季度提高3.4、0.9和0.8个百分点。“省考”年度任务实际完成率达到96.7%,高于全省3.1个百分点。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从非公经济产业结构来看,三次产业占比分别为4.7︰33.9︰61.4。第二、第三产业中非公经济比重分别达到17.7%和54.2%。分行业看,工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和其他服务业中非公经济占比分别达到15.8%、66.8%、78.5%、46.5%、86.5%、98.2%和49.9%。市场主体活力向好。民间投资增长23%,高于全市固定投资增速19.2个百分点;全市网络交易额101.84亿元,同比增长22.6%;新增新经济企业426家,累计引进和培育1076家;培育“五上”企业253户,累计达到1545户;推荐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户;申报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示范企业6户。2020年,全市各类市场主体达到20.77万户、同比增长13.52%,中小企业达到47950户、同比增长13.21%,民营企业达到42980户、同比增长13.97%,圆满完成市场主体、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三个稳增不减任务。

二、想方设法加快园区建设,实现“三个有序推进”。按照“县域经济抓园区、园区重点抓工业”思路,逐步形成了以能源综合利用、农产品加工为主,装备制造、轻工产业和新材料产业为辅的县域工业集中区“2 3”产业发展体系。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2020年,全市县域工业集中区在建、拟建基础类重点建设项目16个,完成投资5.8亿元。甘泉工业园区污水项目管网及污水处理厂应急工程、志丹县工业园区垃圾处理工程等项目建成投用,延川县小微企业孵化基地建设、黄龙县生态工业园区二期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即将建成。园区重大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园区在建、拟建企业投资类重点建设项目51个,完成投资66.39亿元。延川壬庚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EPS、延安斯派尔装配式房屋产业园等27个项目建成投产。园区创建争取工作有序推进。4个园区入选《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8个园区创成省级示范县域工业集中区。黄陵店头煤化工产业循环经济集中区被评为2019年度省级县域工业集中区先进单位。分别为洛川县工业园标准化厂房建设、安塞工业园区特色载体建设等6个项目争取奖励资金1220万元。2020年,全市17个县域工业集中区实现工业产值476.27亿元,同比下降4.39%;实交税金40.56亿元,同比上涨0.52%。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的园区有10个,营业收入增速超过10%的有6个。

三、多措并举服务中小企业,形成“四个有效联动”。全市上下牢固树立“服务民营企业就是助推延安追赶超越”的意识,努力形成组织协调、领导包抓、政策引导、服务体系四个有效联动,齐心协力推动中小企业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协调作用。充分发挥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协调作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企业发展遇到的困难问题,2020年以来先后召开联席会议3次、民营企业恳谈会1次。强化企业帮扶。建立市级领导包联重点企业复工复产和重点项目建设制度,派驻“复工复产联络员和工作组”,全年举办市县两级重点建设项目集中开工仪式16次。落实配套措施。全面落实中办、国办《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市委、市政府《延安市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着手起草拟定《延安市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若干措施》。建立服务体系。不断整合资源、培育空间,逐步形成以 “一网络、两平台、三响应”为核心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疫情发生以来,中小企业服务平台13个门类互联网信息持续滚动,4家省级小创基地和7家省级服务示范平台 “管理 服务”持续发力,营商环境举报投诉、中小企业诉求响应平台、12345政务热线持续运转,最大限度地为中小企业提供最优质便捷的服务。

四、精准发力强化政策落实,形成“四个有力支撑”。认真践行“有中生新”“无中生有”理念,在民营企业账款清欠、完善融资政策、财税支持政策、减税降费政策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扎实开展清欠。2020年,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14.47亿元,全面完成无分歧欠款清零任务。加强融资促进。减免担保费387.48万元,累计为69户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贷款17.37亿元。组织融资对接会,促成34家企业融资24.3亿元。运用人民银行再贷款、再贴现资金28.85亿元。加大财政支持。下达2019年中省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资金1.1亿元,安排2020年市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3500万元,实际拨付3712.85万元。市本级集中采购完成政府采购项目120个,向中小企业采购额占总预算的98.3%。落实减税降费。认真落实中省复工复产要求,汇编中央和省上20余条支持政策,配套印发加强企业金融服务、稳岗就业等方面政策性文件10余个。累计减税降费12.43亿元,为868户企业减免行政事业单位房产租金1135.9万元,为129户企业争取2020年省级中小企业专项、技改资金7065万元,为18户新增规上非能源工业企业返还新增税金1058万元,阶段性减免减免、补贴社保费8947户企业84.87万人11.7亿元,失业保险稳岗返还548户企业12.99万人3.18亿元。

五、纵深推进优化发展环境,推动“五个效能提升”。全市营商环境持续改善提升,市场活力不断迸发,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显著增强。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企业办事更加方便快捷。建立五级联通政务服务网络体系,全市平均网办率达94%以上。市级部门单位1150项全部进厅集中办理,进厅率达到97%。建立“六个一”审批管理体系,企业项目审批更加高效。实施拿地开工、多评合一、容缺受理、告知承诺,企业投资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间压缩至20-70个工作日。实行“双随机、一公开”联席会议制度,监管效率不断提升。明确市级部门监管事项目录(第一批),建立全市统一的检查对象名录库和52个专业名录库。试行包容审慎监管制度,开设企业信用修复“绿色通道”,按流程为73家失信企业完成信用修复。创新“标准化、清单式”管理模式,服务企业水平持续提高。制定公布企业开办和注销、获得水电气暖、办理不动产登记、方便纳税、获得信贷等22个惠企事项标准化清单,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3个工作日,不动产登记业务全部压缩在3个工作日之内,水电气暖报装全部实现“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建立“营商环境体验官”制度,政策落实落地反馈及时。从全市各行业领域公开招募选聘体验官150名,反馈亲身办事体验,真正实现工作重心和企业切身感受相连通。

六、综合施策聚焦高质量发展,推动“五个重点领域”。当前,延安市中小企业民营经济面临规模小、产业层次低,融资难、融资贵,用工难、人才短缺,供需链弱、运行成本高等诸多困难和问题。2021年,要紧紧围绕抓好政策体系、服务体系、发展环境“三个核心”,聚焦破解融资难融资贵和提升创新能力专业化水平“两个关键”,做好税费和欠款的“减法”、信贷和服务的“加法”、政策和环境的“乘法”,努力为中小企业民营经济营造最优质的发展环境,解决最直接的现实困难。狠抓政策落实以及环境和服务优化。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强化工作措施,优化发展环境,努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积极服务示范平台、创业创新基地、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培育创建。加强融资服务和账款清欠。经常性开展政银企对接,完善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降费奖补政策,加大信用贷款投放。落实保障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款项支付条例,有效防范新增拖欠。实施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能力提升工程。重点支持能源综合利用、先进装备制造、安全应急产业等领域关键技术研发。积极培育“五上”企业、新经济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推动行业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合作,努力形成创新协同、供应链互通的融通创新产业生态,全面推动中小企业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