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业发展 >  产业政策 >  正文
机器换人不等于智能制造

机器换人的大幕已经拉开,其推进速度也有些出乎意料的迅速。笔者近期接触到一些中小规模制造企业,自动化生产设备、生产线的引入正在慢慢的改变着企业的组织模式与管理模式。在感慨企业自动化进程推进如此迅速的同时也深深感觉到自动化、无人化恐怕只是智能制造这一变革的开端,后续还有很多的路要走。

 

 

1变革已经开始

 

 

一家年产值数亿元的粉体加工企业,其生产线上的操作工人可能只有不足20;木材加工车间中机器轰鸣,不同工序间的流转完全通过专用传动带与机器手完成,工人仅需来回巡视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即可。自动化设备的引入确实降低了生产线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稳定了产品质量,但是用工等老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缓解,新的问题又摆在了企业管理者面前。

  • 用工问题仍未根本解决:随着生产线操作人员的减少,企业中管理人员的比重不断增加,生产协调与组织的工作量不断提升。而相对于一线操作人员,生产管理人员要求的经验更多、素质更高,如果企业没有及早着手培养相关的人员或及时调整管理方法,很可能陷入发展乏力、无人可用的境地。

  • 产能过剩成为新问题:自动化设备的改造并不是个别企业的孤立事件,在部分行业已经形成趋势,行业产能也随之提升,但下游工业企业或消费端的需求量并未提升就造成了产能过剩、低价销售的情况出现。这种现象在钢铁等领域更为多见。

  • 应用场景受限:新技术、新型传感器的应用正在不断提升自动化设备的适应能力,但在罐体焊接、复杂零件铸造等领域仍然受到限制。

 

 

2路漫漫其修远兮

 

 

 

 

在制造业的智能数字化建设中,智能制造只是最低端的执行环节,而最为关键的核心环节,市场销售和研发,仍然必须要依靠具有专业知识经验的人来完成。

在“无人”商业模式层出不穷的今天,虽然人工智能和数据分析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但是人的作用却在“无人”的环境下凸显得更加重要。“无人”代替的是相对而言不具有创新性和创造性的确定性的工作,而且“无人”环节的流程是由人来制定的,只是通过智能化的设备执行,提高生产效率,确保生产质量,这样就可以节省出更多的人来从事具有创新性和创造性的工作。如果没有前端的市场销售和研究开发,只是简单的无人化智能制造,生产出来的产品不是客户需要的产品,或者产品性能和质量不合格,反而会造成更大的损失和浪费。

信息交互的便捷性带来的是生产销售消费一体化进程的推进,这就促使工业4.0进程中出现了区别于前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之一——个性化产品定制

由此可见,在数据时代,企业在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建设过程中,需要用人来进行具有不确定性的创造性和创新性的工作,如市场、销售、服务、产品研发等 ;需要用“无人”来进行确定性的、重复的、需要按照固定流程和方法严格执行的工作,如智能制造,这样才是未来高效的、绿色的、创新型的智慧企业。

 

                                                                                Raymond 两化融合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