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机关建设 >  财务审计 >  正文
陕西财政以科技创新助力筑牢粮食安全防线

陕西财政深入学习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人民至上,树牢底线思维,奋力强弱补短,以科技创新助力筑牢粮食安全防线,聚焦科学育种、技术推广、平台建设、人才支撑等“四大”领域,引导科技力量重心下移、科技资源下沉、科技服务下延,为保障粮食产量稳定增长、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推进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支持育种攻关,筑牢粮食安全之基。保障粮食安全种业创新是关键。省财政支持围绕农作物遗传育种与病虫害防治、经济林果育种与栽培等研究领域,支持部署省级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按照每个产业链不低于500万元的原则,支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育种企业牵头,联合省内外科研院所开展良种创新研发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持续优化诸如优良小麦品种“碧蚂1号”“小偃6号”和优良苹果品种“秦冠”等具有广泛市场影响力的品牌品种,助力实现农业育种技术高水平自立自强,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落地,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支持农技创新,建强粮食安全之锚。省财政坚持把产业需求与科研创新紧密结合起来,每年安排5000余万元,支持布局粮油作物丰产高效栽培、特色林果提质增效、食品精深加工等5大领域研究方向,每年发布50项创新点,推动粮食安全核心关键技术创新攻关,提升农业技术原始创新能力,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聚焦农业装备及信息化、实用技术培训、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及生态修复等领域,每年安排专项资金近3000万元,支持培育县域优势产业,支持开展现代种业、生物农业等成果和技术推广,促进创新资源要素有序向农村农业流动集聚。

    支持平台建设,把准粮食安全之向。充分发挥陕西旱区农业领域产学研用优势,按照最高给予5000万元补助标准,支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牵头组建以旱区农业陕西实验室为龙头的科研集群,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高效汇聚高端创新要素,打造我国旱区农业领域创新高地。加速推进服务平台落地落实,通过后补助方式,推动打造特色乡村产业集群,每年安排近1000万元,支持部署建设一批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县域科技创新试验示范站、省级星创天地、科技示范镇等农业领域战略科技力量。切实以科技创新破解产业效益低难题,把科研成果转化为农业发展硬支撑、经济发展强动力,打造柞水木耳、“秦药(中药材)”等陕西特色、全国知名的龙头品牌,服务地方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支持人才培育,扬起粮食安全之帆。立足陕西省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省财政加强政策资金保障,每年统筹3600万元,围绕茶叶、食用菌、魔芋等22大类县域特色产业,支持从高校、科研院所选派1000名左右科技特派员,深入基层开展创新创业及农业技术指导,通过“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带着农民赚”,与农民“协同合作、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引导发展县域特色优势产业。截至2023年底,陕西科技特派员云平台共注册自然人科技特派员1万余人、在线专家类别涉及47个产业。2023年解决技术难题329个,推广新品种505个,组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近1万场、38万人次,为县域特色产业的新技术示范推广和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

    秉要执本,常勤精进。下一步,省财政将继续按照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要求,统筹发展与安全,持续在资金使用上增效,在服务保障上提质,加大农业科技支持力度,拓宽粮食安全科研领域。支持各县立足区域资源禀赋,持续支持优化农业育种,攻克更多农业生产技术难题,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加速释放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优势资源效能,稳步推进科技特派员提档扩容,以科技创新助力破解县域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难题,将科技成果“种”在田间地头,为“仓廪实天下安”的粮食安全贡献财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