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中小企业是创新创业的主力军。近年来,省财政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要求,强化资金引领带动,坚持加大财政投入,“十三五”期间累计安排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资金53.1亿元,以财政投入的“增量效应”换取中小企业发展的“乘数效应”,有效激发了我省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动能。
赋能市场主体,支持企业当好创新主角。强化中小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构建中小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扶持机制。一是支持中小企业技术改造。2019年,按照省委、省政府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意见要求,省财政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的背景下,仍然通过预算新增安排10亿元,设立了陕西中小企业技术改造专项奖励资金,专项支持中小企业技术改造,两年时间累计支持技改项目3200余个,全省中小企业技术改造的热情充分调动。二是支持中小企业协作配套。通过大中小企业融通载体支持中小企业为省内大型企业配套产品,围绕高端装备飞机制造等产业链以大带小。三是分段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分别给予一定资金奖励,扩大“育苗”范围,提升“造林”成功率,形成企业全生命周期扶持机制。对认定的国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给予奖补,带动广大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
助力集聚发展,支持载体优化创新环境。充分发挥县域工业集中区的集聚功能、中小企业特色载体的承载功能和各类公共平台的服务功能,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一是发挥园区的集聚作用。以省政府确定的县域工业集中区为重点,对园区内基础设施、标准化厂房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给予支持;从产业集群、专业特色、创新转型三方面遴选出50个示范县域工业集中区,对考核优秀的给予奖励。二是发挥特色载体的引领作用。2018年,中央财政开始支持国家中小企业特色载体,每家最高奖励5000万元,我省已争取6家开发区入选国家级特色载体。我省积极跟进,上下联动遴选一批省级特色载体,为国家载体形成后备和梯队,累计安排1.25亿元,支持17家省级特色载体建设。此外,安排资金5800万元,对国家和省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认定和建设给予奖补,全省小微企业双创基地发展势头强劲,已形成国家级基地18个,省级基地125个。三是发挥公共平台的服务作用。主动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买单,支持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与社会化服务机构建设,鼓励为中小企业开展“一站式”业务。主动为中小企业的人才培训引进买单,支持各级服务机构开展针对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专业技能、融资服务等人员的培训。在西部地区率先建立中小企业服务券制度,主动为中小企业服务券买单,受到中小企业和服务机构的一致欢迎。
立足科技禀赋,支持研发激发创新活力。充分发挥陕西科教人才富集优势,支持企业创新研发。一是围绕产业链、创新链支持中小企业研发。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等重大应用型、市场导向类、产业化目标明确的科研项目。二是对研发应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产品和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给予奖励,西部宝德科技的“粗煤气过滤器”等民营企业产品打破技术垄断。三是2019、2020连续两年支持举办“创客陕西”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一大批原创科技成果和创新创业团队脱颖而出,陕西推荐的宝鸡华煜鼎尊材料技术有限公司的磁悬浮真空熔炼技术产业项目,荣获2020全国总决赛创客组一等奖。
强化金融支撑,引入活水驱动创新引擎。进一步转变财政支持方式,引入基金等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带动社会资本共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一是设立省级中小企业发展基金,“靶向”扶持中小企业。2014年,发起设立西部地区第一支省级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规模5亿元全部为财政出资,目前基金已基本投放完毕,在全省参股13只子基金,放大近10倍,被投企业陕西莱特光电正在冲刺“科创板”上市,另有8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二是引导金融机构降本让利,为中小企业引入源头“活水”。对各类金融机构降低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按照一定标准给予奖励,引导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让利,2019年7家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利率降幅最高达到1.2个百分点。三是对担保机构降费奖补,为小微企业融资增信。2018至2020年连续三年安排资金3.75亿元,对担保机构开展小微企业担保业务、降低小微企业收费给予奖补,鼓励融资担保机构逐步将小微企业担保业务费降至1%,多渠道支持我省小微企业发展。